“消息可靠吗?”
迎着将升的朝阳,蒙恬一边打着军体拳,一边问道。
“可靠,扈辙已经在邯郸城外扎营了。邯郸城门紧闭,扈辙也没有入城,蛮强瞧得很仔细。”
“将军,赵人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蒙恬一通拳打完,蒙虎递过来冒着热气的毛巾,若有所思:“赵国的军队,几乎都集中在李牧、司马尚手里,邯郸缺少兵马,以正常情理论,赵人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扈辙的援军才对啊?”
“事出反常,唯一的猜测,那就是赵国朝堂,对领兵的将领不放心了。”
蒙恬擦拭着身上的汗水,回想着近来赵国的情报。
赵武灵王之后,赵国的君主,一代比一代平庸。见识过赵武灵王的军略,赵国的将军,对后来的赵国君主多有轻视。
落在赵国君主眼里,就显得赵国的将军,趾高气扬,异常跋扈。老将廉颇在的时候,经常以父辈的口吻,教训赵王偃。赵王偃想要免去廉颇的职位,廉颇一怒之下,率军攻打乐乘。
廉颇、乐乘火并之后,赵国朝堂,对于前线的领兵将领,猜忌之心更加严重。
代地的李牧,军事才华一流,赵孝成王还在的时候,就敢坚持自己的军略,据理力争,才有后来大败匈奴的辉煌。长期呆在边地的李牧,手下将士,多有胡人的习气,说话直接,大大咧咧。
廉颇出走,乐乘得不到赵人信任,邯郸不得不调李牧进入中枢,执掌赵国军权。只是李牧为人处世的方式,直来直去,突然进入国都为官,没有足够的时间变通,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
自古以来,武将多半死于文臣之手,或者自己人之手。
赵王偃废了公子嘉的太子之位,可他跟武灵王一样,政治上有些犹疑不决,并没有杀了赵嘉。
赵嘉曾游历过代地,专门拜访过李牧,大力支持李牧对匈奴的防守反击战略。赵王偃要废了赵嘉,改立赵迁,李牧明确表示过反对。
邯郸一直有传言,李牧、司马尚打算调军回邯郸,废了赵王迁,改立公子嘉为赵国国君。
流言的传播,或许有秦军间谍的影子,但赵人对这个传言,却相信的居多,对赵嘉也深表同情。
想到这里,蒙恬的内心,突然变得明朗起来:
“原来,李牧死在自己人手里,可不仅仅是因为秦人行了反间计,只怕赵国朝堂,早就想拿去这个桀骜不驯的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