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秦末战乱的时候,楚人闹得多么欢腾。
嬴政没有军事经历,但并不代表嬴政完全不了解战争。直觉里,嬴政觉得灭韩的策略,有些不妥,要不然,为何昭襄王时代没有攻灭韩国,蒙骜也不主张攻灭韩国。
采纳了李斯急并天下的思想,但嬴政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实施了李斯贿赂诸侯大臣的策略。在嬴政看来,这样的策略,正是他需要的巧力。
远交近攻,安抚偏远的燕齐两国,嫁公主,赠送丰厚的嫁妆礼品,秦国一直在做。秦国的间谍,一刻不停的在六国活动,只是并没有对诸侯国的大臣,展开大规模的糖衣炮弹。
李斯的建议,提供了一种看起来可行的策略。
换位思考过后,蒙恬猜测着嬴政的想法,遂开口说道:“以秦国的军力,只要策略得当,在大王有生之年,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肯定可以做到。”
蒙恬一开口,就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可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正确的策略。
“如果大王选择良将,妥善实施,不出差错,或许最多二十年,便能一扫六合!”
另一个时空中,嬴政亲政后,开始灭六国的准备,直到最后统一天下,花费了整整十八年的时候。从灭韩开始算起,只有十年时间,可在灭韩之前,秦国便开始了战略布局。
秦国的战略布局,属于国家机密层面的活动,书写历史的太史令、太史公等人,没有高深的军事素养,根本不明就里。
“只是,首先攻灭韩国的话,在末将看来,并不是最好的策略。”
蒙恬心里叹了一口气,有些事,即使自己想避开也避开不了。身为军人,他自然不认同李斯提出来的军事战略。
李斯没有从军经历,只看到了韩国的国力弱小,却缺少了国际间的外交大视野。只是自己对李斯的战略投了反对票,不知道李斯心里会不会记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