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信使

大秦将魂歌 望望雪炳 1306 字 10个月前

“报,大王信使到!”

杨端和正在叹气的时候,传令兵一边高喊,一边飞奔而来。

“信使在哪里?”

“就在大营外,前营的桓龁将军拦住了信使,派我向将军请示。”

王翦治军极严,没有得到军中主将允许,擅自放入闲杂人等,一定会被斩首示众。这条军规,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司马穰苴便确立了下来,一方面为了确保主将权威,更重要的却是防止敌人采取斩首行动。自兵不厌诈的思想深入人心之后,战场之上,采取各种手段,偷入敌方军营,斩将夺旗的大有人在。韩信军事才能一流,治军的手段却有致命的疏漏,刘邦三番两次,偷入他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韩信却没有反思悔改。

“王通,你去带信使进来!”

“诺!”

王通是王翦的侄子,本家子弟,担任了王翦的亲兵统领,行事稳重,颇得王翦看重。

军营之外,蒙恬打量着守卫严密的军营,心里暗自叹服,不愧是老奸巨猾的王翦,深得白起真传。

古代文人,总以为用兵,只要通读了基本兵书,就成为了知兵之人。殊不知,用兵打仗,也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安营扎帐、行军、后勤、士气的掌握,哪里是书本能够讲得清楚的。中国古代,兵法众多,但军事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得看秦朝。秦国的军事制度,法度严密,规范详尽,如何练兵,如何行军,法律规定得清清楚楚,军官们只需要照着做,熟练后再一起合练就行。

上林苑练兵三年,蒙恬才真正适应了如何做一个古代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