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零章 不竭能源

大夏纪 博耀 3434 字 9个月前

说完,方云震动手腕,拿出帝矛,矛尖对准海冰,一矛刺出,整个身躯,旋转着向冰洋深处冲入下去。

北冰洋的海水,寒澈入骨。

普通修士,在这海水之中,绝对下潜不了多深,就会活活冻僵。

万年玄冰坚硬似铁。

一般修士的手段,哪怕是利剑刀尖,也很难快速破开。

但是,方云却速度极快地,分开海水,破开了玄冰,直接杀向冰洋深处。

神识之中,自己的量子通讯仪上,果然出现了冷麟忧标注的燃冰位置,以及正在快速下潜的自己。

清晰地感知到位置的变化,方云的心中,也不由十分欣慰,自己身边的这些修士,都已经快速成长起来,现如今,已经能够从各个方面给自己提供必要的帮助了。

论及大西洲应用科技的实践,哪怕是自己,都不如专精的冷麟忧,有了这位昔日华夏第一黄金大脑的帮助,自己收起燃冰这一绝世能源,变得更为简单了。

燃冰乃是漓龙为了自身保暖所构建,里边有着极高的温度,已经浓缩到了极点的,可燃纳米冰,漓龙在其中保暖那么久,燃冰依然不竭,如若方云能够把这燃冰统统收起,则必然会成为方云囊中的珍贵能源。

收起这浓缩到极致,十分类似核反应堆的燃冰,乃是方云刚刚临时起意,并觉得未来会有极大好处的一个主意。

方云的丹田之中,帝舟时刻沐浴在元婴的真元之下,时刻受到真元滋养,方云已经彻底完成了帝舟的炼化。

庞大的帝舟,目前来说,要想驱动,则必须有大量的修士进入其中,输入真元,提供能源,要不然,帝舟就算拿了出来,也很难投入使用。

方云不可能把修士时时刻刻收入自己的丹田,让他们生活在异变的帝舟之中,所以,除非是远航大海,帝舟通常都处于摆设状态。

可帝舟真正的驱动之法,有两种,除了依靠其他修士的真元驱动之外,就是找到强悍的不竭能源来驱动,那样,哪怕只有方云一个,也能驾驭帝舟,纵横大海。

在大西洲虚拟系统之中修行的时候,方云曾经有个想法,就是用大西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知识,再加上修真传承,给帝舟装个核反应堆,然后用矩阵导引核反应堆,这样来形成一个能源系统,让帝舟能够用更少的修士,也能驰骋大海。

可是现在,漓龙的这个高浓缩燃冰,或许就是比核反应堆更好的更加安全和环保的高效能源。

方云潜入到一定深度之后,驱动帝矛,开始切割。

真正的可燃浓缩玄冰,只有三米方圆,方云切割了一颗十丈方圆的巨大万年玄冰圆球,神识一动,收回了自己的巴蛇胃囊之中,又得一宝。

大夏纪之前,曾经有人拿南极和北极对比,分析认为,就气候来说,南极更加严寒,北极相对要稍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北冰洋乃是海域,水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来,所以冰比南极少。

相比南极,北冰洋的冰川总量要小得多,但是,论及冰川的年代,北极冰川却可能更加悠久。

北极的冰川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比较集中,大量的冰川都集中在格陵兰岛之上,其二,就是形成的年代极为久远。

大夏纪之前的现代科技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形成于8亿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岛屿,部分玄冰已持续存在00万年。

格陵兰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从西西伯利亚出发,正北方向,是北极点。

而西北方向,就是格陵兰岛。

天竺手中的孔雀翎所指的方位,则是格陵兰岛和北极点之间的区域。

准确点说,应该就是格陵兰岛向北极点延伸的大陆架的某个区域。

沿路飞来,方云发现,大夏纪的北冰洋,已经跟以前出现了巨大的不同,资料记载,大夏纪之前,北冰洋的表面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而现在,沿路看到的,更多的则是海冰和海水的融合区域。

也就是说,北冰洋的海冰正在逐步融化之中。

虽然没有正式地计算过,但是想来,北冰洋的海平面已经上升了许多,现在的北望塔,搞不好就是以前的内陆腹地。

大夏纪来临,地球气候剧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会越来越明显。

哪怕是北望塔位置较高,日后会不会被淹没,也还是两说。

从北极点上擦肩而过,飘飞北冰洋上,大家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地球最为寒冷的两极,大家终于看到了已经在华夏绝迹的雪花。

一个多月前,方云万里殇月射杀漓龙洞穿的海冰,现在已经看不出太多的痕迹,漂浮冰洋之上,只见一片茫茫白色。

天竺驱动孔雀翎,如同指南针一般,不停地转动,给大家指引漓龙曾经藏身的所在。

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大家才在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冰面上,找到了准确位置。

这儿位于格陵兰岛靠近北极点的方位,海水之上覆盖厚厚的海冰,海水之下也有玄冰重重。

如若不是孔雀翎指引,根本就很难发现这儿会有什么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