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预备爸爸和准妈妈

重生不重来 疯二神 3601 字 10个月前

“行了,你出去和梦梦说话,这里我一个人就行。”

唐浩泽和卢梦吃过了晚饭才离开塘尾村。走的时候,孔凤荃搬了几十斤的鸭蛋放上车。

回到家,唐浩泽护着卢梦在沙发坐下,给她到了一杯开水就在她身边坐下,又忍不住去摸她的肚子。

卢梦看着恨不得自己肚子马上涨起来的样子,笑着说:“你说这会是个儿子还是女儿?”

“女儿更好!女儿听话,懂得疼人。以后再生妹妹或者弟弟,可以帮着你照顾。”

这倒是他心里话。

卢梦听了很满意,要是他说“儿子和女儿一样”,她会比较满意。如果说“女儿也无所谓”之类的话,她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了。

她现在并不考虑这一胎怀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她只知道自己是准妈妈了。

当然她也清楚,唐浩泽最好还是有一个儿子做继承人。不过她和唐浩泽不是不能生,如果生两三个都不是儿子,那就证明他们没有儿子缘,也可以培养女儿做继承人。

至于说什么超生?虽然按照法律,他们两人的年收入,超生一个就有可能需要交上数百亿的罚款。但,那对他们根本不是问题。他们交得起。

甚至于,如果他们不想交罚款,直接在其它国家生孩子,让孩子入国外籍。

既然是外国籍,享受不到国内的福利,自然不用为孩子交什么社会抚养费了。

唐浩泽没想到她想得那么远。他现在只希望这个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生下来。

“你现在怀孕。都说孕妇前三个月要稳妥为主。你平时的作息时间也要的改一改了,晚上十点钟就要上床睡觉。”

“不用那么早吧。只要的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就没事了。我晚点睡,早上晚点起床就可以。”

“晚上的睡眠质量最好的。”唐浩泽却不肯让步。“早上在安静,但时间一到,你也就醒了,在床上躺多久都没用。”

卢梦想了一下,讨价还价说:“十一点。十一点我就睡觉。睡到第二天七点,中午再午睡一个小时,一天就足够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了。”

她还要工作的,如果十点就睡觉,她在工作上应付不过来。

唐浩泽拒绝的很温柔:“听话!”

“十点四十分!”卢梦撒娇说。“你让我十点就睡觉我也睡不着的。我还要工作呢。”

“说到工作的,你现在肚子有孩子,电脑也有辐射。以后你每天对着电脑累计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卢梦怎么会同意这样的要求:“有防辐射孕妇服。我穿上就不会影响孩子的……”

这个晚上,唐浩泽和卢梦拿出了谈判的架势,就“准妈妈行为准则”讨论到晚上十一点才都没个定论。

被关在门外,唐浩泽以为很快就好,但他好像等了一天那么久还卢梦还没出来。他在忍不住来回踱步。

他觉得自己等了许久洗手间的门才终于开了。

他连忙上去扶住她,说:“怎么样?”

卢梦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想沙发走去。

唐浩泽看她手里没有试条,又看她脸色,安慰说:“没怀上也没关系的啊。我们本来就计划在年后在怀的。”只是他自己都没察觉自己话里泄露出一种失望。

卢梦任他扶着到沙发坐下,也不理他。

她拿起放在茶几上的手机,然后拨打了一个号码带着雀跃叫道:“姥姥,你要当妈了!”

电话那边默了好一会,才传来罗雪芬的笑声:“谢谢宝贝,但我已经做了二十四年妈了。现在想当外婆!”

卢梦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个大乌龙,涨红了脸回头看到好像在发傻丈夫,才说:“妈,你马上就要如愿了。”

“多久了?”

唐浩泽回过神来,坐在她身边伸手小心去抚她的小腹。只听她带着藏不住的雀跃和喜悦说:“刚用试纸发现的。可能还不足一个月!我用了四个牌子的试纸,每种用了两次,结果都一样。”说这话的时,她眼睛是看着他的。

他在她眼里的调皮,又好笑又好气地将她搂在怀里。这丫头分明要气他呢。

罗雪芬似乎在电话了她一些注意事项。唐浩泽也和岳母说了几句。

为了确定下来,他们还是去湾州人民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果然是怀上的,最多只有两周时间。

然后唐浩泽就开始打电话通知亲友。

看着装着平淡却满世界的炫耀的作态。卢梦才对他刚才故意装作不在意的表现气消了。

孔凤荃知道自己当奶奶,高兴得和卢梦说了大半个小时电话,还让他们夫妻回家吃饭:“要去许福,求祖宗保佑大人和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唐浩泽就和卢梦返回老家,卢梦刚怀上孩子倒是让孔凤荃留在家里休息,唐浩泽这个预备爹则老妈子拉着去上香许福。

回到家里还将他拉倒厨房不停叮嘱:“梦梦是个好的。不过女人坏了孩子,多少会使小性子,这段时间你要多迁就一些,哄着些,别让她生气了。还有营养也要跟上。梦梦第一次做妈,没经验。你不要让她只想着身材什么老想着减肥。你多劝劝她平时多做一些汤喝。汤有营养。”

“还有,前三个月不要让她操劳,有什么工作等这胎稳下来再做。”

“你们要是愿意在家里住,还能帮你照顾着点。”孔凤荃看儿子和儿媳妇这次回来都没带什么行李,就知道他们是没打算住在家里,她也不强求。“在那边你请一个保姆好一些。年纪稍稍大一点,懂得照顾人的。”

唐浩泽听着连连点头说:“妈,你放心。我明天就找个合适的保姆。”

“嗯。这也不远又有车。以后多回来吃饭。”

“嗯。我们每周至少回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