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太监的命,操皇帝的心(四千字)

重生不重来 疯二神 4336 字 10个月前

更有人提到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唐浩泽从中可以看出,受邀参加论坛的人确实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但有上台发言的人,他有很多都没听说过。

那证明他们并不是的闻达于天下的人。

有这个认知,他不由扭头看了一下古三。

古三注意到他的目光,笑说:“虽然这次论坛是以响应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但局部经济和全局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唐浩泽心里楞了一下才明白对方是在给自己解释。但他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笑了笑。

虽然全局经济对所有的商界人士都有很大的关系。但唐浩泽对此并不怎么担心。

世界经济也许会进入一个低潮,但中国的发展潜力还在。虽然不得不靠着畸形的模式维持着国内经济稳定。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出路的。

正是因为中国未来的出路,他才看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带一路”同样是一个西向战略。但一路一带不仅仅是为了对外出口,所以主要针对的反而不是发达国家,而是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

输出产品、技术、资本和标准。将中国过剩的资本对外输出。将中国淘汰产业转移出去。说白了,就是要打造一个的以中国为核心的非联盟经济共同体。以此摆脱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绑架。

所以他并不认为需要他们在这里讨论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和可能的走向。

西部大开发就是一路一带的一个基础。一路一带是西部大开发的延伸和拓展。

“您不上去说两句?”古三看他只是笑了一下,心想着小子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讨论,是思想的碰撞。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商国是。大概很多人都想聆听您的见解。”

唐浩泽笑了笑,说:“我确实想说两句。”他说着拿出组委会提供的便条纸,写了几个字,然后招来组委会的人,将纸条送了出去。

没多久,台上的专家正好就一个问题谈论完。司仪拿到唐浩泽送出去的纸条看了一眼,笑着说:“唐浩泽先生申请发言。请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唐先生上台发言。”

唐浩泽整了一下西装,低头对卢梦笑了一下,又对过道让路的人微笑着低声说:“谢谢。”一路走出过道,他快步走上台上。

他站在讲台面前,显示对身后台上的经济学家点头示意。他回头来说:“非常感谢组委会允许我上来发言!刚才听了几位经济专家和商业界的前辈的见解,还有之前上台的各位朋友的发言,我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了信心。”

“虽然世界的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经济自身有能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他顿了一下,笑着说:“我不说空话。今天西部的一些省份也有代表在座。我给各省代表一个承诺。我个人准备了两百亿,准备投资各省合适的项目。其中,一百亿将会用于建设一个大西部的西部物流网络。另外一百亿,还请各省努力将我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另外,我名下的麒麟电子等私人企业,都将会考虑将西部省份作为投资重点。谢谢!”

说完他又朝后面点头示意,然后从容走下台。

酒会之后第二天就进入论坛的正式议程。

论坛果然是以响应西部大开发为主题。

受邀参加的人中,有西部各省的官方代表。他们的目的,是推介各省为响应国家战略的制定的投资优惠政策的。

受邀参加论坛的人超过五百人。第一天上午,组委会邀请了数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年纪较大声望比较高的国内企业家,对这个国家战略进行深入解读。

上午的主要议题是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光明前景。被邀请来的特别嘉宾被安排在台上,如同沙龙一样在上面围坐就这个议题畅所欲言。

而其他人则是在台下听,也可以申请上台发言。

唐浩泽在这个上午被安排在台下,听着台上嘉宾的讨论。发言最多的,是受邀参加论坛的几位经济学家。

辩论了一阵之后,他听出嘉宾们主要是针对西部大开发如何利用这个契机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担任国务顾问吴教授的意思是:“西部各地应当有明确的自我定位。这是一次自上而下机会。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务求可持续发展。东部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向西渐进也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那些产业在东部实际上属于被驱赶的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型产业。西部如何接收那些转移而来的产业?是兼收并畜直接接收,还是接收进行过自我升级之后的转移产业?理想的答案当然是后者。”

而另外一名经济学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了申请,站到讲台前发表了一番演讲:“西部大开发到底应该是产业集中化还是分散化?我个人认为,分散化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如果产业集中化,西部的经济发展可以得更快的发展。但是也同样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最终对社会发展最严重的影响,使绝大部分小城市的空心化。”

“中国的县城,大多人口在五万到十万之间,一个县城总人口通常在五十到一百万之间。西部部分县人口或许会少一些,但在核心经济圈之外的县城,无一例外地出现大量劳动力外流的现象……造成县域内消费指数低下,经济停顿不前。那绝非长久之计。”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一个大变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部分产业主要成本,运输成本随着我国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占总成本比例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落户在一些县城。另外,农业企业落户到以农业经济为主县也更适合经济规律。”

“另外,西部有大量与东部地区迥异的人文自然景观。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我们在考虑打造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这位经济学家这番话的核心是指:中国产能过剩,是因为忽略了广大地区的乡镇经济的发展。

同时指出中国不是缺乏生产者,而是缺乏消费者。而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很大一部分的消费潜力没有被激活。其中的关键,是潜力一直没能变成能力。

“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家庭消费能力关键因素。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县大部分人可支配收入都只达到温饱水平。何时让他们达到小康水平,就何时能激活他们的消费潜力。但是仅仅靠各县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努力,是不可能让他们的生活达到的小康水平。他们需要外部的帮助。我们也应该打破之前打造集中型产业圈的惯性思维,在西部营造一个泛经济圈……将最大范围的地域划入这个经济圈,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造福尽可能多百姓!”

这位年轻经济学家的演讲结束后,会场一片掌声。

唐浩泽不得不说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虽不新颖,但也捉到了核心问题。

现在国内的核心经济圈,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形成了基础,甚至是在解放前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那个时候的物流业还相当的落后,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行业至少比九十年代发达了几倍。

物流发展,是的运输成本持续下降。产研结合的发展也比以往更加方便。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地域的分布范围也可以变得更广,主要考虑的是应该是紧邻市场,而是更应该考虑紧邻原料产地。

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各行各业的过剩。或者说,中国在早些年很多行业就已经是属于产能过剩了。只不过之前的生产成本低,出口旺盛。而现在产业增长速度,要超过净出口量增长的速度。国内的产能过剩就更加严重了。

特别一些产业面临其它国家的竞争。中国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早在东南亚国家面前早已经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