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那口池塘还在忙活:“刚才装鱼的车子不是开走了吗?”
“还有一点没捉上来。”唐浩泽笑着说。“而且他们还要捉鲍鱼和沙虫。还要忙一天多呢。这里风大,我们先回去吧。”
经过那口池塘时,唐浩泽又交待诚哥:“等会给我家送十来条大的。有多的话,村里人每家都送一条。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唐浩泽和卢梦走着回家,路上卢梦问:“这次的收成怎么样?”
“卖了二十八万。”
“那么少?”
唐浩泽笑着说:“是少了点。不过养鱼就这样。而且我这里还是混养,放养密度不大。”七亩半水面只收二十八万多,确实比养虾是少了很多。如果是养虾成功了,一亩能收四五万万,一年能养三茬。算起来,养石斑鱼确实不如养虾。
但前提是养虾成功。
而且唐浩泽的养殖场也不仅仅是养石斑鱼。还有其它东西。算下来也差不多。
他心里计算了一下,说:“算下来单位年产值确实要比养虾低一些。”前提,还是要成功养出来。
沙虫的产量他暂且不得而知。
天然海区养殖沙虫,通常一亩的四百斤左右的产量。
如果能达到天然海域差不多高。一亩还能每亩还能通过沙虫收回一万块钱左右。
养殖场的池塘,只有一半的塘底养殖沙虫。所以沙虫的收益也不会很高。但它在这个养殖模式其中的作用很大。沙虫在池塘的存在不是用单品种的收益来计算的。
唐浩泽将刚才拿的七万块钱给了孔凤荃,笑着说:“妈,这是我梦梦这几天的伙食费!”
回来才几天就给七万的伙食费?当家里是黑店啊?
孔凤荃瞪了他一眼,然后收了起来,准备等会有空存银行去。
养殖场的石斑鱼没能赶在中午前送到。唐家吃了午饭后,鱼才送来。
是诚哥亲自开摩托车送来的。用桶装着,还活蹦乱跳的。
孔凤荃连忙将鱼收下了。唐浩泽说:“妈,家里留三条,剩下的我等会去送人。”
诚哥跟他汇报说:“老板,鱼还有不少。估摸还有两百多条。”
“先都捉起来,然后请村里各家都到养殖场取一条,只有老人在家的,让乡亲们帮忙送去。剩下的,你们去卖了也好,自己吃也好。我不管。”
“谢谢老板!”
塘尾村一共有百多户人口,那他们大概还能剩下百多条。这要是拿去卖,也能卖七八千块钱了。场里的工人每人也能分两三百块。
诚哥离开后,唐浩泽就取了八条鱼,分成四个桶装了。然后开着车给唐康寿还有唐浩明三兄弟家送去了。
唐浩泽知道自己不能在湾州呆太久。湾州的工作必须要尽快解决完。
红树林的项目,他将自己的制定的初步计划直接丢给个人助理,让他和相关单位保持联系,并且尽可能购买红树林种子在那些泥塘中种植。
红树林是的树种都是特殊的植物。它们必须要足够的盐度的地方才能成活,必须要在有足够露干时间的地方生长。比如,如果海滩露干时间不足六小时,红树苗成活几率很低。
所以他希望现在那些泥塘塘上培育出来再移植到海上。
除了红树林的开发项目之外。卢方计划将盈海水产交给唐浩泽管理。他决定接下了。
既然接下了,当然要先做一些了解。
因为宁翔鹄的关系,盈海水产的养殖基地数量不算多,总面积更加是达到了两万五千亩左右。这些养殖基地主要分布的北部湾三省沿岸。
其中最大的养殖基地在湾州南端。
那个基地就算从乐谭开车前往,也需要将近两个的车程。所以唐浩泽没打算去现场看。
他在湾州召见了那些基地的场长,还有公司的技术总监老刘。在了解了整个公司的情况后发现,他心里就嘀咕了。
难怪卢方会让他将盈海水产迁往沪市了。
盈海水产的规模虽然很大。但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整个公司的机构实际上并不完善,营销部门基本还是个零。
也许之前卢方是想着通过海峰集团的渠道销售海参养殖场的产品,但是现在罗雪芬要离开湾州去其它地方任职,卢方也要走。海峰集团也有可能搬迁走。那盈海这边的销售就不能交给海峰集团了。
海峰集团虽然是卢方的公司,但如果他不在湾州镇着,海峰集团的人难免会有人从中牟利。
如果盈海只是卢方的公司那无所谓。但其中有宁翔鹄的股份。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所以盈海水产必须有自己的销售部门。盈海水产的养殖基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有很多基地放苗的时间还不长。唐浩泽还有时间去筹备那些工作。
这件事他和卢方说过之后,卢方就让他放心去做:“盈海水产,以后我只管收分红了。”
盈海水产的养殖基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获,而唐浩泽的养殖场却应可以起捕了。
唐浩泽也想看看他想出来的养殖模式效果如何。
这天,天还没亮唐浩泽的就起床了。因为今天塘尾养殖场要起捕石斑鱼。
刚才他听货车的声音经过,大概是运鱼的车子来了。
他小心将卢梦的手脚从自己身上挪开,然后将自己的枕头放到她怀里,让她继续抱着枕头睡。
这时候是好眠的时间,他父母和两个保镖也都还没起床。他也没打算吵醒他们。在村里他根本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洗漱后就轻手轻脚出了门。他去到养殖场,果然发现大门已经洞开,里面的灯光也都还亮着,远远就能听到一些人声。
他进了养殖场,远远一口池塘边上有一群人。还有一辆卡车。
“老板!”他过去后,诚哥见到后第一时间迎了上来。“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