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是要投放饲料的。海参料沉降到塘底应该能为沙虫提供足够的饲料。”
他们说着,才绕过一口池塘。养殖场的大门开进来一辆空调卡车。
卢方看到了,说:“这大概是沙虫苗回来了吧。我们去看看!”转过身朝那辆车子的那口池塘走过去。
他们两人去到时,工人正在将杀虫苗卸车。
唐浩泽连忙过去问正在忙碌的庄诚:“气温调整过没有?”车子因为要长途运输,就算是连夜赶回来,车子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让太阳照晒,如果没有空调,车厢内的沙虫就得热死。
但是如果气温没有调整过来,沙虫气温突变可能会直接让沙虫死掉。
庄诚看到他和卢方,先是笑着说:“老板放心,我们在陆上就一直在不断调整温度。现在不会有问题的。”又和卢方打招呼。
唐浩泽在刚从车上搬下来的一筐杀虫苗捧了一把起来,感觉温度确实不冰就说:“尽快将它们撒到池塘里。”
那些池塘已经进了四五公分左右的水就等着沙虫苗,这时正好将杀虫苗撒播下去。
卢方弯腰抓了一把沙沙虫苗,摊在手掌上看。
这沙虫外形和蚯蚓差不多,但粉色的虫子看着不会恶心,反而会觉得有些可爱。现在看着可爱,吃的时候,鲜美程度也比鲍鱼海参更甚。
其实沙虫在地里是灰白色的。但是被挖出来后,很快就会变成粉红色。
卢方看了一阵,将杀虫苗丢回筐里,说:“这苗应该不便宜吧!”
“不算运输成本,一斤二十四块。”这些苗其实都是天然苗,都是一条一条在海滩挖出来的。
“有没有想过人工做这个杀虫苗?”
“等我有空了可以弄一下。”杀虫苗的人工繁殖并不容易而且成本不会低。但人工采挖,总有一天会挖完。“总是要做的。”
唐浩泽顿了一下,说:“不过要有专门的池塘和育苗场。”
“那不是问题。其它东西,我可能没有,但池塘和育苗场,我不缺。”
工人在庄诚的指挥下,按照每个沙面各自三十二斤的数量将杀虫苗撒下去。两个撒完之后马上观察,看有多少是没办法钻土的。
这是要测试这些沙虫苗的品质。如果撒到沙地里好一会都钻不下去。那沙虫就是受损了。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不过这批苗似乎不错。两个格子一共只捡出一百多条。
唐浩泽对此相当满意,对庄诚说:“都撒下去吧!”
这一车杀虫苗,大概能放养四口池塘。整个养殖场,还要三四车才能全部养上。
唐浩泽看了一阵,觉得工人的操作也没有什么问题,就和卢方去了办公室。
圈子网的工作越来越轻松。
而源鑫房地产的开发手续,卢方还要忙一段时间。
在沪市注册的房地产公司,虽然已经注册好了,但是管理团队还没找到,而且没有地皮,也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
在沪市的其它生意,他也基本不用怎么管。
唐浩泽的脚一天比一天好,而唐浩泽担心自己闲下来就懒了。
而且卢方已经向他表明,不会将房地产经营太长时间。未来的事情,他不知道会如何发展。但卢方未来的事业很可能依然会守着水产这个行业。
不管卢方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塘尾养殖场都是卢梦的嫁妆。唐浩泽不能不管。
于是打理塘尾养殖场,对他倒像是一举三得的事。
正当养殖场还在还在捉虾时,唐浩泽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改造那些已经捉完虾的池塘。
庄诚到处跑唐浩泽需要的苗种。施工的人,都是临时请来的。唐浩泽不能放心,就时不时盯着那些工程。
这个工程其实很简单,用砖头木板将塘底隔成大小不一的几十个格子,然后间隔着依次队上水泥隔热砖和铺上泥沙。大格子每个一百多个平米,铺泥沙,用来养殖沙虫。小格子十到三十来个平米,堆放隔热砖,专门供鲍鱼觅食。
蓄水池却不需要进行改造。但已经开始培育小球藻。改造好的池塘也完成了消毒程序。
当养殖场剩下的过冬虾都收获完毕,第一批从越【2】南买回来的沙虫苗也马上就要到了。
池塘养殖和海区养殖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滩涂养殖,那样规格的苗每亩放两万条可以了。但他计划多放养一倍。
怎么养,是他自己琢磨的,别人也不懂。他不得不到场看着。
卢方得知他在捣弄新东西,丢下工作跑来看。
他在一口池塘里找到唐浩泽。他看着塘底有规律的格子布局,有些明了,却又不敢说完全明白唐浩泽的想法。他也下了塘底。发现塘底放着一些海参料。那是从海峰饲料厂买的。卢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知道唐浩泽又在搞新玩意。
这海参料主要的原料是海带等褐藻,是粉状的。
“卢叔,你怎么来了?”
“我来学习学习!”卢方笑着用脚尖踢了一下饲料袋子,问。“你打算用海参料来养殖沙虫?”
“嗯。这饲料蛋白质含量少。又是粉状,能沉底,可以供养沙虫和鲍鱼。”
“这样的塘养海参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我还在试验。这样改造的塘底,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卢方点了点头。又走到工人正在忙碌的地方。
工人在将海参料撒到沙面上,又用装了几排铁钉的耙子将海参料和表面的沙子混合起来。
“这一亩要放多少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