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只是试验?!

重生不重来 疯二神 3737 字 10个月前

难怪薛萌非要跟在沈亦身边,只为帮他做一点琐碎的事。

原因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沈亦太拼命了,她心疼了!所以用这种想尽可能减轻沈亦的工作量,同时也能监督一下。

唐浩泽自认自己对圈子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那和沈亦的专注是不一样的。他投入经历和心血,似乎只是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坚信自己做的一定能成功。

他回到出租屋依然在考虑一个问题:圈子网是值得他破釜沉舟去投入,还是尽可能去做就可以?

那两种态度,自然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对此,唐浩泽是很清楚的。

当年,他是破釜沉舟去做水产的。

不,或者当初他也是有后路的。如果他在鱼塭养虾失败,他也可以利用上辈子学到的东西去给人打工,虽然比现在要差很多,但也能保证家庭的完整。

而做it更加是如此。对比的中国先后两家最大的b2c网站。

目前同样在沪市的易趣,创始人破釜沉舟,一九九九年,两个人在一个民居内创业,之后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结果其中一个创始人因为家庭原因出售股份,搬家到美国。易趣被ebey收购,在中国在没有了之前的势头。

同样创立于一九九九年的阿里巴巴,十九个人在一家寓所中创立。同样是破釜沉舟,据说初期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最后它杀出一条血路。最后成为世界五百强。

唐浩泽还记得,他“曾经”申请过三个qq号。那是“在”零一年,只是后来主要用其中一个。结果在零二年,另外两个被收回了。

原因,据说是qq那个时候面临倒闭。所以将超过连续三个月时间不用的号收回去,打算用那些号码更短的帐号卖钱。他记得零二年有那么一段很短暂的时间,有人说注册qq号,需要花钱。可见那个时候,qq是穷疯了。

那恐怕也是破釜沉舟吧。

撑下去的,后两者,后来都成为世界五百强,创始人都“曾”成为中国首富,都是排名世界前五十的富豪。

只是唐浩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破釜沉舟。

他创立圈子网之后,是做过调查的。

在一九九九年,中国似乎一共有六百多家b2c网站,都做电子商务。但在美国纳指崩溃后,绝大多数已经不见踪影,到现在杀出血路的,好像只有易趣。

高考是一种被称为过独木舟竞争,但他这一届东粤的本科录取率是30多。六百分之一,要比30低多少?那样的竞争又叫做什么?

对圈子网,破釜沉舟?唐浩泽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

也许是因为他是一个年轻的大叔。他不敢拿一切去赌。所以他甚至没有去考虑融资。

或许是因为他下意识觉得自己没有创业经验,甚至在商业没有系统学习过。也许一个决策就能让圈子网毁于一旦。所以他不敢将所有一切都压到这个心中没底的尝试中。

沈亦也许也不是破釜沉舟。因为圈子网的钱,都是唐浩泽投入的。但唐浩泽第一次感觉到沈亦对圈子网,比自己还要投入。

唐浩泽思来想去,至得出一个自己也不太肯定的答案。

也许那是因为沈亦视圈子网做事业,而他自己只是当作一个试验?!

薛萌得偿所愿,跟着沈亦与唐浩泽一道来到圈子网公司。

唐浩泽本以为薛萌是想监督沈亦不让他太辛苦。然而他发现自己小看了这个“小女生”。

薛萌从不会干扰沈亦的工作,只是尽量帮他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就算沈亦不需要她时,也会主动去做其它事。

比如记录每个时间点的网络流量数据,并且制作出图标。这虽然是小事,却能给沈亦和唐浩泽提供更清晰的分析数据资料。

及到下午六点,唐浩泽和沈亦拿到薛萌记录下来的数据图表。

唐浩泽看过之后,问沈亦:“觉得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新增注册用户太多了,这本来是好事。而我们的准备却不足!”沈亦皱眉说。“用户是我们的基础,但在不能从用户身上获得收益之前,他们都是我们的负担。”

唐浩泽对他的话深以为然,说:“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增加人手了。”

沈亦的分析能力很强。但是在做生意方面,他比唐浩泽还雏鸟:“你打算怎么做?”

“我们需要招三批人。维护和更新圈子网功能的技术人员。为圈子网创收的业务人员。另外……”唐浩泽想了一下,说。“一批电话推销员。”

前两种职员,沈亦还明白。但电话销售员是什么鬼?

“我们推销什么?”

“推销我们的网站!”唐浩泽放下数据,说。“我们虽然在悬赏邀请企业入驻,但那肯定不够。我们需要向更多的企业推销我们的网站。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网站进行招聘。”

沈亦想了一下,点头说:“那也是一种办法。但你觉得我们需要多少的企业入驻才能起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越多越好!注册的人太多,我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计划求职应聘。如果入驻企业太少,他们会很失望!”

唐浩泽之前的考虑,是集中大量的企业,同时间段在网上在发布招聘。形成一场网络招聘会。

那会比大部分的高校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更盛大。

那样的操作在国内肯定是第一次,完全可以描述成是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传播互联网的正能量。国家正在积极推广互联网。所以,只要有一点成绩,就很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

唐浩泽也可以将一点点成绩吹成天大。媒体报道,就相当于是给他们做广告。

只是,他们要讨好的不是媒体。

也许只需要一两千家企业入驻,就能让社会媒体大书特书的。

但对于注册网站的应聘者来说,那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现在新注册的人太多,一两千家企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而言,那样的数字实际上比高校的现场招聘会还少。

一旦用户不满意,媒体再多宣传也没用!一旦让用户觉得被欺骗,用户离开之后,未必会再次回来。

沈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只是对他们来说时间很紧:“那需要大量的人手。我们剩下的时间太少了。”

“明天让人租场地,顺便招人。只要口齿伶俐就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