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二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2690 字 10个月前

这么多年的时间,胡衣卫向匈奴派出了数百名间谍,而文凉山九死一生的来到匈奴之后,只不过联系上了区区七个人而已。

其他的人都去哪了?是不是都死完了?还是正在别的部落之中默默的当着一名牧奴、或者已经融入匈奴人之中成为了一名骑士,甚至是更高的职位?

文凉山并不知道这个答案。

但是他很清楚的是,无论自己是否死在这一次的任务之中,自己的家小都会因此而得到一千亩田地,十名奴隶和一间足以让所有老家乡邻羡慕的邯郸房屋。

自己的大儿子如今已经是庞煖将军麾下的一名五百主,孙子更是有可能会被选拔进入到华夏学宫之中成为那些鼎鼎有名的各家学说大能门下之徒。

作为一个早就已经没落,大半辈子浑浑噩噩的在平原君府上当一个普通门客舍人的文凉山来说,这一切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从进入大漠的这一天起,文凉山就已经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

看看如今强盛无匹的赵国,想想未来子孙们必然得到的大好生活,能够用自己的一条贱命烂命去换取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已经赚大了吗?

这位主动申请加入胡衣卫的赵国老者就那么八方不动的跪坐在那里,整个人有些佝偻的身躯挺得笔直,就连眼角的皱纹在这一刻似乎都散去了不少。

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接触,但是文凉山依旧不敢确定自己能否说服这位看上去言听计从谦虚好学,但实则心智极为深沉的匈奴右贤王。

如果下一刻优留突然拔剑斩去自己的脑袋,文凉山其实也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文凉山见证过优留做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死在匈奴人的手中,也不能让人小觑了我泱泱华夏子民之傲啊。”

老人脑海之中默默的转着念头,又将已经慢慢不自觉变得有些弯曲下来的腰背挺直了一些。

看得出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在优留的心中盘桓了很久,以至于当这位右贤王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整个人的脸上都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文凉山的眉头微微的抖动了一下,已经显得有些老迈的脸庞上突然露出了笑容:“回大王,凉山所以出现在漠北,正是受了胡衣卫大总管毛遂的命令,率领一支胡衣卫小队潜入匈奴之中。想不到凉山虽然竭力隐瞒,但终究还是是逃不过大王的慧眼。”

优留的脸色微微一动,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随后整个人的表情变得阴沉了下来:“文凉山,你如此坦诚自己的间谍身份,难道就不怕被本王处死吗?”

说这一句话的时候,优留用的却是匈奴语。

文凉山笑了一笑,十分坦然的说道:“老夫虽为赵人,但是自认为这几年来为大王效忠之时也是尽心竭力处处为大王着想,并无任何愧对大王之处,既然如此,那么又有何不能够对大王直言?”

优留重重的哼了一声,杀气腾腾的说道:“匈奴和赵国原本就是死敌,你既然是赵国间谍,那么本身就是死罪!”

文凉山摇头道:“大王此言,老夫以为不妥。大王可知匈奴这个种族,乃是从何而来?”

优留嘿了一声,道:“我辈匈奴,自古以来便世代定居漠南草原!”

文凉山大摇其头,道:“错了。大王或许有所不知,这匈奴一族,原本乃是来自于夏后氏之苗裔,夏后氏为夏朝王族,后被商朝所代,商又被周所代,如今之赵国,正是周朝诸侯之一也。若是归根溯源,其实匈奴一族,也是我华夏后裔也。”

优留很显然并没有想到文凉山说出来的竟然是这么一番话,脸上多少显得有些意外,足足过了片刻才道:“就算如此,那么这商朝和周朝说起来都是我夏朝的叛贼,我匈奴人既然为夏朝后裔,又岂能与之为伍?”

虽然很吃惊,但是优留还是下意识的接受了这样一个设定。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匈奴人骨子里就是一个崇拜强者的民族,或者说这就是草原民族的特性,赵国这样的国家虽然对于匈奴来说是死敌,但是匈奴人本身也不得不承认赵国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国家,能够和一个强者拉点“两千年前是一家”的关系,似乎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优留自己内心的考量,就不足为外人说道了。

文凉山看着优留的神色,眼底不由得悄然闪过一丝喜色,又正色道:“大王这些日子以来,对于中原的文化想必也有所了解了,对吧?所以大王应该知道,这两千年来虽然说夏、商、周三朝王族交替统治,但是中原之中的居民还是那些居民,华夏族人还是那些华夏族人,而匈奴,正是这华夏族之中流落在外的一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