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廉颇发难(第三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3179 字 10个月前

众位大臣显然对于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纷纷表明了态度。

希望廉颇取代李牧,反对出一支偏师的有廉颇本人、虞信、李伯。

反对廉颇取代李牧,支持出一支偏师的有赵胜、剧辛。

泾渭分明,完全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除去缺席的李牧和庞煖,还剩下郑朱和李斯没有表态。

依照常理来说,应该是郑朱先开口,但是这一次李斯却抢先说道:“大王,吾以为如今战事顺利,若是私自更换前线主将确实不妥,不如还是依照大都督的提议,出一支偏师辅助进攻为好。”

李斯这么一开口,众位大臣的心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起了一个念头:“据说大都督在邯郸之时常常邀请李斯一同饮宴游猎,看来这两人的关系果然是非同一般哪。”

票数变成了三比三,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最后一个没有表态的赵国大臣——郑朱。

郑朱在赵国之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人,以他的出身来说他似乎应该是公族派的天然支持者,但是一直以来郑朱都游离在两派之间,有时候支持这边有时候支持那边,倒是让人捉摸不透。

郑朱思考了半晌,看了赵丹一眼,然后缓缓的说道:“大王,臣以为大都督多年以来都在草原征战,麾下多为骑兵。如今初次统帅步兵大军作战,有些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郑朱说到这里,赵胜和剧辛的脸色就不免有些难看,而廉颇和虞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

难道郑朱要支持换掉李牧?

只见郑朱接下来说道:“但大都督的指挥才能这么多年来可是久经考验,被世人所认同和赞誉的。既然如此,那么如今在大都督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贸然换将,显然就颇为不妥。所以臣觉得,还是应该支持大都督的提议,两路夹攻齐国才是。”

郑朱的话音一落,大殿之中就是一静。

赵胜和剧辛转忧为喜,而廉颇和虞信则脸色凝重。

但是他们还是有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看赵丹的意思。

只要赵丹一开口,那么就算是众人完全一致的意见,那也是可以被推翻的。

没办法,赵丹的威望太高,君权太盛,只要一开口,就算是众臣再如何不满和反对,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

但廉颇和虞信期待的那一幕并没有发生。

赵丹环视在场诸臣一眼,随后开口作出了最终的决定。

“既然如此,那么就依照李牧大都督所请,由剧卿率领三万中央军南下,再征发淮北、魏、鲁故地各郡的郡兵组成一支八万兵马,从南方对齐国展开进攻!”

当赵丹收到李牧的这份奏章之时,他的心中多少有几分惊讶。

以及反思。

“这么说来,是寡人太过乐观了一些吗?”

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灭齐之战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所以赵丹在沉吟半晌之后,便命人召集诸位龙台重臣,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之上,赵丹传阅了这份奏章,然后问道:“以诸卿之见,此事应当如何决定?”

众臣在得知了李牧的这份奏章之后,表情各异。

赵胜沉吟片刻,随后开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大都督向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其提出了这样的请求,那么想必在高宛城的战局之中或许遇到了一些麻烦。若是能够出一支偏师相助的话,确实是能够对我军主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赵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现在的赵国说真的不缺这一支偏师的兵马,无论是五万还是十万,赵国都能够在半个月之内迅速的征集起来并且调往前线。

只要能够安安稳稳的拿下齐国,那么多调动一些兵力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李牧现在风头正劲,赵胜也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去得罪李牧。

但有人的想法和赵胜并不一样。

只见廉颇大将军声若洪钟的开口说道:“大王,老臣以为李牧大都督此言,未免有些言过其实。齐国人老臣可是很清楚的,其战斗力看似强大,其实相当一般!如今这高宛城拿不下来,也未必就真的是什么将士们过于骄傲自满,或许另有原因!若是大王愿意给老臣机会,那么老臣必定能够攻破高宛拿下临淄,擒齐王建奉于大王的面前!”

廉颇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连赵丹都忍不住惊讶了一下。

看得出来,这位大将军的求战欲望还真的是非常旺盛啊。

想想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廉颇想来就是以暴打齐国而著称,这一次出征不让廉颇作为主将,显然这位老将嘴里不说,心中还是有意见的。

鉴于赵丹一直以来的威信,如果不出这回事的话,那么估计廉颇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现在既然有机会能够争取一下,廉颇自然也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这样一来,廉颇显然就要得罪李牧了。

但老将军其实并不在意这一点。

因为李牧成长得实在是太快了。

八年前,廉颇觉得李牧应该会是下一代的赵国名将。

五年前,廉颇觉得李牧可能很快就能够出头,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三年前,廉颇已经将李牧看做是和自己一个等级的名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