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所以几乎每一个国家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大量的罪犯,只要这些罪犯能够在战争之中立功的话就可以免罪甚至得到升迁。
李牧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算是不能够炸毁城墙,那么当震天雷在齐国人的身边轰隆一下爆炸开来,那种感觉一定会让齐国人非常舒畅的。
高宛城之中毕竟集结了齐军最强的一支军队,只要打垮了这支军队,那么这一次灭齐之战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为了尽快达成这个目标,李牧愿意去尝试一下。
在送走了大匠之后,李牧沉思良久,提笔写就了一份奏章。
“臣李牧呈于大王面前:
臣自进入齐境以来,所遭遇之抵抗甚为激烈,虽历下这等小城,以我军之精锐,亦需数日方才克之。
究其原因,臣以为乃是因我军将士自灭魏韩燕诸国后心生自满,作战之时多骄傲而不尽力也,此事臣已注意,今后当不会发生。
除此之外,齐国虽暗弱四十载,但齐国数百年传承,历来为东方霸主,又经历田单复齐一事,故此齐国中多有爱国者,作战之时极为悍勇,常常可以一敌众,远非魏韩燕三国所能比也。
臣如今和敌将周奋战于高宛,周奋坚守不出,臣虽有信心攻克,但是以目前之战局,若是等到拿下高宛再克临淄,恐将需要大量时间。
故此,臣以为大王不妨另遣一名得力将领,率领一支偏师自齐国南方琅琊、莒城方向朝北方临淄进军,以从南侧威胁临淄。
如此一来周奋必定顾此失彼,齐军将不攻自乱,或将有机会速胜齐军。
臣李牧敬上。”
在写完之后,李牧稍微犹豫了一会。
如果这封奏章呈上去,大王会不会觉得这是李牧在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开脱的借口?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李牧还是取来了火漆,郑重的将其封好,然后唤来了自己的亲卫队长。
“速速遣人将此信送往邯郸宫中!”
在包围了高宛城的第三天,赵军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城。
犹如雷鸣一般的鼓声在每一个人的耳边不停的回荡着,李牧站在高大的战车之上,注视着自己的部下们犹如潮水一般的涌向高宛城。
攻城其实是一件很无聊而漫长的事情。
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掉各种城外的障碍物,比如说护城河之类的。
其次,要弄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诸如冲车塔楼,当然最不可缺少的还有投石机。
这些东西都准备齐全之后,那么攻城方就开始得用人命去填了。
从开战到破城为止,这是攻城方伤亡最为惨烈的阶段。
但是等到破城之后,守城方的死亡就会急剧上升了。
在这个年代,入城之后的劫掠和杀戮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劫掠和杀戮程度的轻重罢了。
作为一名宿将,李牧当然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李牧非常不喜欢攻城时候的感觉。
即便是这种情形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当李牧看到自己的士兵们一个个的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之时,心中还是有些不太好受。
如果没有这该死的城墙,那么李牧麾下的将士们就不需要白白承受这么多的伤亡了。
这一阶段的攻城持续了整整十天的时间。
在这十天的时间之中,赵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在齐军的箭雨之下将高宛城外的那条护城河给填平。
从这一天开始,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云梯、冲车等等这些需要近距离才能够派上用场的武器,终于开始发威了。
在李牧的面前,许多架投石机正在发威,一颗又一颗的巨石被投石机投上天空,然后朝着远方的高宛城轰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