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赵王的声音传入了荆轲的耳中:“唉,也是个体贴人啊……都有哪些礼物啊?”
事实上礼单早就已经提前送上去了,荆轲心里也很清楚,这位大王之所以这么一问,其实就是想要让其他的赵国大臣们也知道一下燕国送来的“礼物”,好显摆一番罢了。
荆轲当然要配合这样的行动。
于是荆轲立刻从怀中拿出了一份礼单,恭敬的说道:“回大王,这一次燕国的礼物共有玉佩一对、血珊瑚一座……以及,督亢之地!”
荆轲的话音一落,赵国的大殿之中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
“督亢之地?”
要知道如今的燕国最南边和赵国接壤的土地,就是这督亢之地。
一旦这督亢之地被割让给赵国的话,那么赵国只需要渡过永定河,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兵临蓟都之下。
除此之外,督亢之地还是燕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同时是除了武阳城和蓟都之外燕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这样的一个地方,竟然被燕国拿出来割让给了赵国?
想不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啊。
所有听到了这番话的赵国大臣们既有些疑惑,也有些喜出望外。
不管怎么说,既然燕国的使者都来了,那么燕国割让督亢之地的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绝无更改了。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得到督亢之地,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啊。
就连赵丹在说话的时候都有了几分笑意:“哦?如此说来,燕王和太后还真是有心了。但说实话,寡人是无功不受禄啊,这燕国总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将督亢之地割让给寡人吧?”
早有准备的荆轲当即答道:“回大王,燕国愿臣服于大王,为大王前驱。只希望大王不要加兵于燕国,燕赵世代交好即可。”
赵丹哈哈大笑,道:“就是如此吗?很好,那么汝尽管回去告诉燕王和太后,此事——寡人准了!”
荆轲能够听得出来赵丹笑声之中的欢愉之意,事情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顺利。
于是荆轲忙道:“大王,荆轲之手中尚有一副地图,还请大王允许荆轲亲自为大王解说此图,好让大王了解到此次割让的督亢之地之中究竟拥有多少资源与人口,以证明燕国求和之诚意。”
荆轲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顿时就变得安静了下来。
荆轲垂首站在那里,几乎能够听到自己胸膛之中那无比急速的心跳之声。
明明只不过刚过去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但是对于荆轲来说,却好像足足过去了好几年那么久。
终于,荆轲如愿的听到了那个自己想要听到的答案。
“如此甚好,寡人——准了!”
荆轲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将礼单放入袖中,重新从袖中拿出了一副卷轴,开始迈步向前。
无数人的身影从荆轲的脑海之中掠过,无数的人期盼和不舍在荆轲的心中不停的回荡着。
他的步履一开始还有些摇晃,但渐渐的变得稳定了下来,在大殿之中赵国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慢慢的朝着那位高居上首的赵国大王走了过去。
成败,在此一举!
“燕国使者荆轲求见,为寡人庆生?”
当赵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的古怪。
正在向赵丹汇报事情的虞信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之前秋天的上计之中所发生的事情里,遭受打击最为沉重的就是布衣派、或者说虞信这一脉的势力。
这让这位司寇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家的大王并不喜欢如此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发生在眼下。
事实上任何君王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面前,只不过有些君王只能够选择忍让,而有些君王则可以选择对抗,更有小部分雄才大略的君王能够轻而易举的粉碎所有的意图,将整个局面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赵丹无疑就是最后一种君王。
如果说在十年前见到这位大王第一面的时候,又或者是六年前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虞信都能够掌握住自家大王的想法,那么直到上计之后虞信才发现,这些年来自己虽然的确在不停的成长,但是自家大王的成长更是远远的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之外。
到了现在,自己已经看不透自家的这位大王了。
从那以后,虞信就非常频繁的跑来龙台,几乎是每逢大小事都要来请示赵丹,就如同今天一般。
看到赵丹的面色似乎不太好,虞信忍不住开口道:“大王,难道这燕国又想要生出什么事端不成?”
赵丹沉默了一会,并没有回答虞信的问题,而是说道:“传令给百官,寡人明日在龙台正殿召见燕国使者。”
片刻之后,虞信满腹疑惑的走出了龙台偏殿,这位聪明的大臣已经敏锐的从赵丹的表情之上发现了不对,但是却并不知道这样的不对发生在哪。
只有坐在龙台之中的赵丹才知道原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嘿,好一个荆轲刺秦王……奶奶的,居然变成了荆轲刺赵王了吗?赵政啊赵政,没想到寡人要取代你一统天下,同时也取代了你被荆轲刺杀的命运啊!”
赵丹的心中突然感觉到无比的荒谬。
小时候的赵丹就从历史书和故事书上了解过荆轲的故事,当时还觉得荆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刺杀的秦王政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
但是当现在,大英雄刺杀的对象变成了赵丹自己的时候,赵丹的心情可以说就是相当复杂的了。
没有任何人喜欢在史书上成为一个反派角色,此刻的赵丹甚至都有些想为历史上的秦始皇而鸣不平了。
明明是荆轲要杀秦始皇,秦始皇本身是受害者,怎么就变成了大反派呢?
这该死的春秋笔法啊!
赵丹平静了一下心情,然后发布了下一道命令。
“来人啊,召毛遂、许历来见寡人!”
……
翌日,赵国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等待着燕国使者的觐见。
而燕国正使、大夫荆轲也已经在殿外做好了候见的准备。
一名赵国的宦官出现在了荆轲的面前,趾高气扬的说道:“大王有命,宣使者荆轲上殿!”
荆轲抬头看了这宦官一眼,心中不觉就生出了几分鄙夷。
连胯下的那话儿都没了,活着还有甚么意思?
不过很快荆轲就有点高兴不起来了,毕竟面前这个宦官虽然没了那话儿,但是毕竟还能够活着,甚至还可以狐假虎威的不把自己这个诸侯的使者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