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外一边,廉颇的老对头庞煖一看到这个情况心中知道这一次也是不争不行,立刻就站了起来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臣虽不才,但也愿意为大王解忧。请大臣让臣率军出征魏国!”
顿了一顿之后,庞煖似乎还担心自己说话的说服力不足,于是又特地补充了一句说道:“大王,上一次的对魏战争就是臣所负责指挥的,臣对于魏国亦是十分了解,这一次肯定不会让大王失望。”
对于庞煖的说法,廉颇的盟友虞信立刻就表示了疑问:“庞卿,吾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战争之中正是因为庞卿迟迟无法突破魏军主力的防线,这才导致了整个战局一度危如累卵,有了了失败的迹象。若不是因为上党郡之中的军民们奋勇作战的话,那么整个战争事态难料啊。”
很显然,到了这种刺刀见红的时刻,大家也是不会再有任何客气,开始了一番唇枪舌剑。
这个主将之位可就代表着无数军功啊,而且还是灭掉魏国这么一个强大国家的军功,这时候谁要是不争上一争,那就太蠢了。
理所当然的,庞煖的唯一盟友赵胜自然也就开口了:“虞卿的这番话也是很有意思,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庞清可是胜利的击败了魏国人,然后又包围了齐国人迫使齐国人求和,接下来又南下攻克了陶邑。以这个情况来说,说庞卿是一个胜利者应该不过分吧?不用胜利者来担当主将之位,难道还要用失败者来出任主将不成?”
眼见两边说话的时候火药味越来越浓,赵丹终于咳嗽一声,用手指用力的敲了一下桌面,终结了双方的争吵。
“行了,汝等都不要继续争吵下去了。这一次出战的主将和副将人选寡人都已经有了主意,而且不会更改了。”
听到赵丹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将目光移到了赵丹的身上,等待着赵丹宣布他的最终决定。
赵丹的目光在大殿之中群臣的身上移动着,最后落在了廉颇的身上,说道:“武信君,寡人非常能够理解汝的求战之心,寡人这里也可以向汝保证,下一次对外征伐战争汝一定是主将。但是这一次,为了不让秦国燕国和齐国察觉到寡人有吞并魏国的心思,汝这个寡人手下的第一大将还是不要出战了。”
老廉颇的脸上明显的愣了一下,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但是很快的廉颇就释然了,对着赵丹行了一礼,说道:“大王既然已经做出决定,臣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毕竟廉颇刚才也十分清楚的听到了赵丹不派自己出战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忌惮自己或者是别的什么,而仅仅是因为担心其他几个国家起疑心罢了。
而且赵丹已经将下一战的主将职位承诺给了廉颇,以赵丹的地位是断然不可能在这种众人都在场的情况下说谎的。
因此廉颇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还算可以接受。
“只是便宜了庞煖这个家伙……”
而在另外一边,赵胜和庞煖对视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是止不住的喜悦之情。
他们居然已经又一次的压倒了廉颇,连续第三次从廉颇的手中抢到了主将之位!
难道说,大王真的已经对廉颇产生了忌惮,不再打算让廉颇出任重要职位了?
至于下一战的主将这种承诺,听起来就很不走心啊。说得难听点,就现在这个情况,谁又能保证下一战开战的时候廉颇还是这七重臣之一呢?
然后下一刻,所有人就听到赵丹说道:“寡人这一次准备以南军中郎将乐乘做为主将,以北军中郎将剧辛作为副将,共同出征魏国!”
李斯这番话一说出来,赵丹就能够十分明显的感觉到在场的气氛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赵胜也好郑朱也罢,又或者是其他在场的赵国诸多文文臣武将们,此时此刻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个念头“对呀,之前怎么就忘了这回事呢?”
一直以来,赵国的策略不都是联合其他国家来以多打少吗?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在这一次面对魏国的时候,又为什么不能够用上这样的策略呢?
李斯看到诸位在场之人全部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也是暗自高兴,知道自己的表现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于是李斯顺势又再加了一把火,对着在场的人们说道:“诸位不妨想一想当年五国伐齐的故事,既然五国伐齐能够成功的话,那么如今联合其余诸国灭掉魏国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赵丹听到这里,脸上终于第一次露出了笑意。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因为李斯所说的,正和赵丹脑海中所想的完全不谋而和。
赵丹之所以如此精心策划了一个针对魏王圉的暗杀阴谋,当然不是仅仅简单的暗杀掉一名敌国国君。
毕竟国君这种东西只要杀掉一个还会再有一个,那是根本杀不完的。
赵丹之所以冒着如此大风险同意这个计划,让胡衣卫启动对段干子的说服和对魏王圉的毒杀,就是要利用魏王圉死后讨伐段干子逆贼的这个大义名分来对魏国进行吞并。
为什么是魏国?一来是因为段干子完全拥有杀死魏王圉的动机,而来是因为魏国的特殊情况导致魏王圉死后不会有任何人是段干子的对手——谁也不会觉得一个十岁的太子能够对付拥有两万陶邑守军指挥权的段干子。
根据胡衣卫的密报,魏王圉之所以突然在元旦晚宴上对段干子发难,未尝就没有担心段干子小舅子兵权的缘故。
魏王圉原本打算在擒下段干子之后再命人拿下段干子的小舅子陈林,但可惜魏王圉终究棋差一着,没有想到其实还有赵国的胡衣卫在暗中帮助段干子,这才最终丧命。
从始至终,赵丹就没有想过要独吞魏国。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像齐国独吞宋国那样的行为只会招来其他诸国的群起而攻之,吃独食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不吃独食的情况下,有没有能够一举灭掉一个大国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当年的五国伐齐。
在当年的五国伐齐之中,其余的六个国家对齐国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瓜分,如果不是因为有着田丹这个家伙为齐国续了命,那么齐国这个一度是战国第一强国的霸主国应该早就在三十年前突然死亡、彻底灰飞烟灭了。
当然啦,赵国也可以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当年秦国的路。
秦国的路就是一路东出,东出,再东出,然后就赢了。
考虑到地理因素,赵国如果想要走秦国那种路,难度要比历史上的秦国大了太多,因为秦国向东攻伐灭六国的过程之中完全不需要顾及自己的后路,无脑东进就行了。
但是赵国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必须要面临多线作战的现实,没多一条战线就意味着赵国的力量被削弱一分,也就意味着赵国失败的风险会增大一分。
所以赵丹觉得即便是现在的赵国已经拥有了当世第一的武力,也不应该去照搬秦国在历史上的那个道路。
就算是以史为镜也要讲究一个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这只会让赵国陷入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