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点了点头,道:“大王命人张贴的榜单,老臣其实也已经是看过了。只不过老臣觉得,这些学子们毕竟是一时年轻热血,情有可原,还请大王看在他们尚且无知的份上……”
赵丹听到这里,心中的火气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终于忍不住打断了荀况的话,道:“怎么,荀卿难道真的以为仅仅一个年少无知就能够将他们所做的事情摘得干干净净吗?”
“寡人想问问荀卿,这些家伙们聚集在一起,妄图利用舆论来左右寡人的决定,对于这一点荀卿怎么看?”
荀况脸色一滞,道:“这个……”
赵丹嘿的一声,冷笑道:“若是寡人答应了他们这一次,荀卿觉得会不会有下一次呢?如果有了下一次,那么还会不会有下下一次呢?如果每一次几千学子聚集在一起就能够让偌大的赵国因为这些学子们的意志而行事,寡人倒是想问问荀卿,这国家做主的到底是寡人,还是这些华夏学宫的学子们?”
这句话就是不折不扣的诛心之言了。
即便是贵为儒家大能,荀况也被赵丹的这番疾言厉色的质问问得无话可说。
能怎么说,难道要荀况说这一次华夏学宫的闹事就是儒家所发动的,想要尝试和君王争夺权力的一次小小测试?
如果真的这么说的话,那么儒家也别在赵国混了,麻溜的师生们一起打包走人吧。
不对,说不定走人都走不了,直接要被逮进大佬去了。
赵丹看着无话可说的荀况,一丝疑惑悄然涌上心头。
原本以为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者就是荀况,但是现在看上去好像不太像啊。
如果真的是荀况和其他儒家学者们想出来的这个主意,那么不管怎么说,至少一个自我辩解总是能够说得出来的吧?
可看看现在荀况这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样子……
难道说,幕后主使者另有其人?
赵丹的大脑开始疯狂的开动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竟然有人想要觊觎寡人的权力吗?
一想到这里,赵丹整个人的心突然就稳定了下来,所有的纠结和犹豫统统都不存在了。
下一刻,赵丹沉声开口说道:“荀卿,这些学子们的罪名寡人已经决定了,就依照律法交由司寇所属,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寡人是不会干涉的!寡人也希望华夏学宫能够吸取教训,能够好好的做学问,至于和学问无关的事情,学宫今后还是最好不要参与了。”
荀况听到赵丹的这番话之后身体就是一震,要知道进攻就是希望赵丹能够法外开恩,如今赵丹表明了要依法办事,这岂不是说明那些学子们全完了?
要知道依据赵国的律法,这些学子们为首的十几个主犯直接就是斩首,剩下来的几十个从犯也少不了一个发配到北边去修长城的后果,可以说是非常严厉的了。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语重心长的对着面前的荀况说道:“荀卿,寡人对汝是非常敬重的,无论是先前还是现在都是如此,所以寡人今天就在这里掏心窝子的和荀卿说一句吧。荀卿是想要在百年之后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思想家,还是成为一位失败的政客呢?”
赵丹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十分认真的看着面前已经好像要成为一尊泥塑雕像的荀况,诚恳的说道:“寡人言尽于此,还请荀卿自行思量吧。”
很快的,韩魏两国的答复就传回了邯郸之中。
这两个国家都选择了答应暂时停战,和楚国进行和谈。
说实话,韩国答应停战这件事情确实是在赵丹的意料之中,但是魏国竟然也答应了停战,这就让赵丹以及一众赵国大臣们颇为意外了。
要知道那趾高气昂的使者在魏王圉面前所说的那些话,赵丹事先可是都对过剧本,甚至还发表了个人意见,帮忙润色了一下台词。
就这样都不能够让这个魏王圉发火?
“难道这个魏王圉在被寡人接连打击之后已经完全领悟了忍者神功的精髓,修炼成了传说中的忍者神龟?”赵丹在心中暗自纳罕。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魏国也选择停战,那么赵丹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于是赵丹非常痛快的大手一挥,提前终止了对楚国太子的禁足。
是的,禁足,这就是对楚国太子的最终惩罚。
关于这一点,赵丹其实也是有点无奈的。
毕竟楚国太子这个家伙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的,虽然说赵丹并不是太把楚国当回事,但考虑到未来可能要利用楚国从南边来牵制韩国和魏国,所以还是稍微留了几分面子。
至于那些闹事的家伙,赵丹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在虞信和毛遂两人的联合指挥之下,司寇和监察卫两大部门立刻就十分高效的运转了起来,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确定出了一份九十七人的名单。
这九十七人,基本上就是属于那些带头搞事的家伙了。
在这九十七个人里面,有整整六十八个人是儒家学子。
这让赵丹相当的吃惊。
因为在赵丹想来,这个数字应该是在二十到三十左右才是比较合理的。
只能说,这些学生党们搞事的热情,还真的是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
不过想想其实也是很合理的,毕竟学生没有出过社会,心中还保留着纯真和热血,只要稍微煽动一下就能够让这种热血激情一下爆发出来了。
这是一把双刃剑,从现在来看,这把双刃剑显然对于赵丹和赵国不是很有利。
赵丹有些犹豫。
虽然说赵丹是打定了主意想要严惩,但是九十七个人这数字还是太多了,万一整个事情弄得变味了怎么办?
赵丹可不想让文字狱这么早就出现在华夏大地之中。
虽然从君王的角度来说,对于思想的控制是必要的,毕竟总不可能容许什么天天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家伙在赵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吧?
但如果对于思想的禁锢过于严厉,那么又可能会出现历史上中国明清两朝的那种局面,让整个思想界死气沉沉,文人们基本上沦为君王们的应声虫和走狗。
这个度的掌握,还真的是有些难以取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