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这个人啊,是不是因为在治水之中立了大功,所以得到了天下部族的拥护,并且凭借着这种拥护得到了压倒性的力量,最终因此成功的逼宫让舜也不得不禅位呢?”
“仔细想想,如果大禹真的是一个圣人,一个衷心拥护禅让制的圣王,那么他怎么会教出启这样结束了禅让制的继承人呢?如果是寡人的话,寡人最希望教出来的继承人,肯定是要和寡人一模一样的,不是吗?”
“如果大禹和启这对父子是同样的性格,那么一切都就容易解释了。大禹用自己的死来设了一个局,将伯益骗到了夏都城,然后大禹的儿子启手起刀落杀了伯益,没有了伯益这个强大的挑战者之后伟大的夏朝家天下就此建立。”
赵丹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的话,随后对着已经完全呆滞住的腹康说道:“汝看看,这一切虽然荒谬无比,但是仔细一想又好像有点合情合理的样子,不是吗?尧舜禹他们的确是我们诸夏的圣王,这一点无可辩驳,但是他们所采取的手段,真的就像那些传说之中记载的那般尽是光明全无黑暗和龌蹉吗?”
“寡人今天之所以告诉汝这些,只不过是因为寡人觉得汝等这些墨家还有救,还能为诸夏、为这个世界作出一些伟大的贡献。所以啊,寡人决定再给汝墨家一次机会。”
赵丹说着将手中的纸质书籍抛到了腹康的面前,道:“时代变了,诸子百家在不停的进化着,儒家和法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种模样,不就是因为他们在不停的改变着自己吗?汝墨家不愿意改变,寡人可以帮汝等一把。”
“从今往后,寡人给汝的这本书若是能够被墨家奉为圭臬,那么墨家就能够被寡人所接纳,也将会在未来的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个位置。如若不然……”
赵丹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刻意的停顿了一下。
“好了。何去何从,墨家有三天时间思考,自行选择吧。”
说完了这番话之后,赵丹就起身离开了。
感觉三观遭到了极大冲击的腹康有些颤抖的伸出了手,翻阅起来面前的这本书籍。
书名《墨经正义》。
共六篇,分别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这里包含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这本书明显的被改过了,前半部那些阐述兼爱非攻尚同之类思想理论的篇幅统统本删掉了,一字未提。
不知为何,当将面前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看完之后,腹康好像整个人都失去了力气,一下子变得苍老了许多。
老巨子很快就见到了赵丹。
赵丹就坐在宫城里的后花园中的一棵树下,静静的捧着一本书读着。
腹康颤颤巍巍的走了上去,对着赵丹恭恭敬敬的拜了下来。
“腹康见过大王。”
虽然腹康的头发都还没有花白,但是任谁看到腹康走路时候的样子,都会觉得这个老头子应该离死不远了。
不过在这个三十岁就能够称老子,五十岁就能算喜丧的年代,已经差不多六十岁的腹康这么走路好像又还真的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赵丹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十分平静的注视着腹康:“腹康,汝可知道是谁出卖了汝?”
腹康轻轻的叹了一声,道:“想来应该是墨士一脉。”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道:“寡人还以为汝只会说出几个人的名字。”
腹康摇了摇头,道:“墨士一脉入仕数十年,一直被秦国法家打压,如何不对秦国深存怨念?吾为墨家巨子,数十年不得令墨家在秦国发展壮大,又如何不被墨士一脉所怪?有此两条原因,墨士一族出卖墨家,并不令吾感到一样。”
赵丹笑了起来。
“来人啊,看座。”
看的并不是椅子,而是一张席子,毕竟赵丹可没有偷窥老人家胯下风景的习惯。
不过如此一来,两人一个坐着椅子一个在席子上跪坐,单以高度来说倒是让赵丹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几分居高临下的俯视味道。
赵丹注视着腹康,饶有兴致的说道:“腹康,汝为墨家巨子,不知对那兼爱非攻之道的了解如何?”
一说到这里,腹康下意识的就挺直了身体,道:“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故此须兼爱、非攻、尚同、节用之策,方可令天下大治也。”
腹康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整个人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因为这番话并不是腹康所说,而是来自于墨家的老祖宗墨子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