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韩国,韩国作为赵国的小弟,至少从这几场战争来看还是非常合格的,每一场战争都出兵帮助了赵国。
如果赵国真的攻打韩国的话,那就是让自己白白的损失一个看上去还足够听话的小弟,这显然很不合算。
这么一通排除法下来,赵国所能够选择的目标就只有两个了。
一个是齐国,另外一个就是魏国。
也正是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赵国的大臣们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讨论。
廉颇率先开口说道:“大王应当攻伐齐国。齐军战斗力薄弱,而且如今魏、楚、秦诸国都不会帮助齐国,大王只需要联合燕国,就能够轻易夺取齐国大片土地!”
赵丹有些惊讶的看了廉颇一眼。
像廉颇这样一门心思都扑在战争上的家伙,居然也会关注外交了?
但马上赵丹就醒悟了过来,这个联合燕国一起攻打齐国的主意,多半是虞信出的主意。
还没有等赵丹开口说话,另外一边的相邦赵胜就抢先开口反驳廉颇道:“武信君此言差矣!齐国虽然说的确十分可恶,可是在这一场战争之中齐国并没有受到多少挫折,乃是一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若是攻伐齐国的话,那么我军将士伤亡必定惨重,甚至会因此引来其他诸侯国的觊觎。因此齐国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
廉颇重重地哼了一声,一双虎目之中透出了完全毫不掩饰的怒气:“若是不攻伐齐国,那么敢问平原君有何高见?”
赵胜哈哈一笑,有些自得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然后才开口说道:“以吾之见,魏国才是最佳的攻伐目标。如今魏国大梁城已经被淹没,魏国上下对我赵国震恐不已。若是此刻大王发兵攻伐魏国,那么魏国人必定是毫无斗志,如此一来魏国中原之地唾手可得,此方乃是上策也。”
廉颇一听忍不住重重的呸了一声,开口说道:“魏无忌乃是天下有名的名将,平原君就真的这么确定能够如此轻易的打败魏无忌不成?”
赵胜哈哈一笑,目光奇异的看着廉颇:“到时候若是攻伐魏国,自然少不得要武信君领兵,难道武信君自认为不如魏无忌不成?”
赵丹话音一落,在场的赵国大臣立刻纷纷开始了献计献策。
最先说话的是赵国大将军廉颇。
只见廉颇咳嗽一声,对着赵丹说道:“大王,以臣之见,秦国地处西水偏僻之地,而且秦国子民素来不尊礼节,不服中原文化,不能为我中原诸国所用。因此继续征伐秦国,其实已无太大意义。不如和秦国议和,向东方发展才是上策。”
照理来说,廉颇的这番话似乎应该会有不少的反对者,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对于廉颇的这番话表示了同意,就连赵胜和赵豹这些素来和廉颇并不对付的赵国大臣们也不例外。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一直以来山东、或者说是中原诸国对于秦国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在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臣们看来,秦国其实出身就不行,甚至都算不上是周朝正儿八经的诸侯之一,属于那种山村野人,怎么有资格被人看得起呢?
其实也不仅仅是秦国,楚国同样也处于中原诸国的这个歧视名单之中,只不过是到了后来秦国做大之后,各国不得不同楚国联合,这才让这种歧视无形间少了不少。
总的来说,中原诸国自认为是有底蕴的贵族,自然是看不起秦国这种“暴发户”的。
但说来好笑的是,其实中原诸国之中的魏韩赵三国论起建国时间来说远远不及秦国,可偏偏也就是魏韩赵这三国上到国君下到子民,对于秦国的歧视最为严重。
正是因为这种歧视,所以这些在场的赵国大臣们才不约而同的认为秦国其实就是一个鸡肋,不具备太多攻打的价值,让秦国龟缩在关中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赵丹闻言皱了一皱眉头,并没有开口说话。
来自未来的赵丹心中非常的清楚,秦国这个国家的强大其实并不是在于国民,而是在于制度,只要不摧毁秦国的制度,这个国家就还有着东山再起的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今的赵国已经连续三次击败了秦国,如今赵国上下的自信心可以说如今已经完全爆棚,根本就没有将秦国当成一回事。
所以说就算赵丹想要说服大家秦国其实是很具有威胁的对手,那也没有人信啊。
于是赵丹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寡人过两天设宴招待一下那阳泉君。顺便让他通知一下赵柱,寡人过些日子便和赵柱相会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