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想了想,又道:“若如此的话,那么谁人负责率领河东郡方向的主力进攻秦国?”
廉颇当仁不让,一双白色的眉毛挺得直直的:“大王,老臣愿意领兵!”
赵丹又道:“谁人负责邯郸地区防御?”
庞煖道:“大王,老臣可助大王守卫邯郸。”
“什么?”赵丹惊讶的看了庞煖一眼:“庞卿,汝不是应该率领边骑军团南下吗?”
庞煖笑道:“守卫邯郸和大王乃是重中之重,老臣怎能放心交于他人?至于边骑军团之将,老臣愿推举一人。”
“谁?”赵丹面带疑问。
“李牧!”庞煖语气肯定。
赵胜听到这里,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李牧此人虽然的确在攻取河套一战中立下大功,但是否过于年轻?”
庞煖笑道:“平原君有所不知,李牧虽然年纪轻轻,但从军已有十余年,为人沉稳多智,对骑兵作战尤有心得。若是领大军征战,李牧或许不如吾,但若各领一支骑兵,则吾难胜李牧也!”
赵丹沉吟半晌,心中有些犹豫。
虽然也知道李牧是很神了,但是现在的李牧毕竟年轻啊,历史上的李牧可是在二三十年后才开始神起来了,现在就对李牧委以重任,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
但是不管怎么说,庞煖毕竟也是一位名将,而且又曾经两次率领过赵国边骑军团对燕国作战,对于骑兵的发言权还是有的。
而且这么一来的话李牧也算是庞煖的老部下了,既然庞煖都如此推崇,那么李牧现在也成长得差不多了吧?
半晌过后,赵丹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么河东方面便以武信君廉颇为将,寡人给你二十五万兵马,先攻下崤函通道,再见机行事,决定是否继续进攻关中!至于河套方面,便以李牧为将,率两万边骑军南下,以牵制秦军为主,为武信君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至于邯郸方面,则由庞卿挂帅,剧辛辅助,负责邯郸方面的战事!”
“郑朱大夫,汝等大行所属也不要闲着,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尤其是魏、齐两国,争取让这两国保持中立!再去问问韩王然和楚王元,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和寡人一同出兵攻击秦国!”
随着赵丹这一条条的命令有条不紊的下发,整个赵国的战争机器在沉寂了一年的时间之后,又开始隆隆的运动了起来。
赵丹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就看了一眼庞煖。
韩非已经被赵丹调回身边,如今赵国的参谋部便是庞煖掌管,庞煖就相当于一个副司令兼总参谋长的角色。
庞煖会意,立刻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来到了大殿之中早就已经悬挂好的一张地图旁边,开始耐心的为在场的众人讲解。
“若是想要进攻秦国,则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其一,自河东蒲津渡西进,攻击秦国关中;其二,自河东郡南下,先攻击秦国崤函通道,再视机决定是否继续进军关中;其三,自河套、朔方两郡南下,攻击秦国上郡,然后进攻关中。”
大殿之中的众人在听完了庞煖的这番话之后,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沉思。
在这三个方案之中,每一个方案都提到了要攻击秦国的关中。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赵国想要出兵攻击秦国的话,那么关中就是一个不可能绕开的地名。
只要能够拿下秦国关中,那么秦国基本上就是完蛋了,翻身的可能性就是微乎其微了。
赵丹微微点头,开口道:“那么诸卿以为,该当选择哪一条路线为好?”
廉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脱口而出:“大王,以臣之见,当然是自蒲津渡过河,直逼咸阳!”
赵丹看了廉颇一眼,嗯,很符合这个倔老头直来直去的风格。
但相邦赵胜显然有着不同的意见,只见赵胜道:“咸阳乃是秦国首都,如今大规模调动兵马,秦国人必定会听到风声在咸阳方向布置重兵防守,如此一来的话咸阳必定是急切难以攻下。”
赵丹不置可否的看了赵胜一眼:“所以平原君的意思是……”
赵胜道:“以臣之见,若是秦国人集合重兵于咸阳方向,那么崤函通道一线必定是兵力空虚,大王不如自河东郡发兵南下直扑崤函通道,必定能够一战功成。若是崤函通道在手,那么秦国东出之路便完全被封堵,更不能和魏、齐等国相呼应,此岂非上策乎?”
赵胜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众人细细思索,均觉得颇有道理。
从地理位置来说,一旦崤函通道被赵国占领的话,那么秦国和东边韩、魏两国就被赵国给完全分开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算是韩国或者魏国倒向秦国一方,赵国也不担心它们能够合兵一处威胁到赵国。
至于秦国布置在崤函通道之中的那座天下雄关函谷关,在场的赵国君臣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因为在占据了河东郡之后,赵国大军只需要渡过黄河南下,就已经是函谷关的背后了,根本不需要从正面来攻击函谷关,反而能够切断函谷关秦国守军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