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感觉安黎不太理解,温玉博缓缓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故事大抵就是新华夏尚未建立之前,我军的一次渡江作战过程中,某部一个营长为了尽快赶上大部队进行作战,要求看守搭桥的另一支部队放他们通行。
但按照作战计划,当时不允许队伍过江。
这营长急了,掏枪顶在对面部队旅长的脑门上,强行要求放行。
情势危急的时候,看守部队的一个连指导员挺身而出,放这个营过桥。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个营长精神松懈的时候,看守部队的一名警卫员忽然出手,一脚踢开这名营长的枪,随即直接用擒拿招式将其制服五花大绑。
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各种不合规矩的事情,但最终只有这个营长被当时战役的司令员叫去狠狠臭骂了一顿,然后挨了警告处分。
当新华夏建立的时候,故事中四个主人公,其中三个都成了将军,就连那个警卫员,也因战功荣升大校。
如果那个时候上级处理恪守规条,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旅长会被降职,这个连指导员被会解职,掏枪的营长会被执行战场纪律,而出手的这名警卫员,也只能当一个普通的战士。
讲完这个故事,温玉博温和地笑着:“怎样,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听明白了吗?”
安黎默默地放下了电话。
温玉博话中的意思他完全听得清楚。
只是这种观念,跟他恪守了多年的原则似乎有那么一些相悖。
到底怎么选择,安黎陷入了沉思当中。
沈耘不是那种喜欢告刁状的人,而且既然他主动将军官的选择权归还给军区,自然也相信军区的选择。
安黎恪守原则,对于合成营可能会造成一些阻碍,但是沈耘有理由相信,只要他能够坚持到合成营第一阶段的训练完成,那么安黎绝对会改变现在的看法。
所以次日面对有些心不在焉的安黎,沈耘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严格按照讲义上边的内容,详细地为在场所有人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