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多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大家都在闷声发财。
渔船中夹带一些私货,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像他们家的渔船虽然不敢弄一些违法的东西,但是一次捎带几件电子产品还是不成问题的。就算被海关查到,这也是在海员自带的设备数量之内的,完全没有把柄不是。
作为接头人之一的小褚同学,当然是跟地下的某些人有联系的。拨通电话预定了一百方的高污染海水,小褚同学又跟凌老师谈起了附加条件。
作为投资人,参与到项目中,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占股比例百分之四十,也没问题,因为这项目至今为止总投资也没超过四百万。
如此一来,大学本科还没毕业的褚圣亚同学就成了凌老师的试验助理。不仅仅给加学分,还能在以后的研究成果上附名的。
五百万,值么?
值,至少在小褚同学看来,是这样的。一旦这种海藻的培育成功,哪怕不用来吸收核元素,就算是拿来吸收重金属,那也会赚翻的。临市往海水中排放淘金污水的地方他是知道的,那周围十里之内可以说是寸草不生,如果这种金藻能将其中的金属元素吸附,那可是一大笔财源。
敲敲打打的修改了近两个多小时,终于一份合格的科学实验协议书就达成了。
其中股份占比方面,凌雨跟其哥哥投资四百万,两人共同占比百分之五十一,享有实验成果的处置权利,但是如果转卖成果的话,需要其他两位投资人的同意才行。褚圣亚投资五百万元,占有实验成果的百分之四十股权。而海大方面,由于没有资金提供,只提供实验培育场地和实验室,最终只给划拨了百分之九的股权。至于科学署名方面,一旦试验成果公布,第一署名人是凌雨,第二署名人就是褚圣亚了,至于附属的署名权,那就看海大方面能给提供什么帮助了。并且在署名的时候,褚圣亚的后面还会标明合伙人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