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人一生当初心不负才好

许昌的宫殿后园中,一个少年正坐在亭子里,锦衣华袍。

如今在看,这个少年已经完全看不出那时落魄的模样。

曹操讨伐董卓的余部后,取回了被劫走的皇家器物,又在许昌建立了宫殿,眼下的许昌就恍若是当年的都城洛阳。

少年的身前,坐着一个白衣先生,正在少年的手上行针。

今日顾楠本在院中与荀彧商量屯田之事,谁知却突然被传进宫中。

她已经有段时日没有来宫中后园了,少年刚入许昌之时几乎每月都会请她入宫行针配药一次。

但等他得知了顾楠就是曹操身边的白衣谋将后,次数就少了很多。

也不知道今日是为什么,突然请她来。

不过算上这一次,每次她来都只是配一些安心宁神的汤药,用内息行一遍针,同少年说一些闲话而已,倒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

“陛下,喝药吧。”行完针,顾楠将手边差不多已经温了的汤药递给刘协。

此时正是盛暑,宫殿中的后园还算是凉快一些,可是也是有一些闷热。坐在亭子里,能听到园中的阵阵蝉鸣。

“麻烦先生了。”

少年接过顾楠手中的碗,喝了一口,平静地赞许道。

“先生的药还是一如从前,比宫中医馆煮制的好上了许多。”

今晚,他应该是又能安眠一晚了。

这白衣先生行针后再喝药总能让他心神安定。

他时常会心神不宁,头疼不止,这办法对他很有帮助。

不过若不是真的必要,他也尽量不会请顾楠入宫。

倒不是他不信任顾楠,在约定之时他就说了他只当她是一个大夫而已,这一点事他还是做的到的。

只是顾楠终归是曹操帐下的谋士,太过于经常的与自己接触,或许会给她添上什么麻烦。

将药喝下一半,刘协看向顾楠,停了一下,出声问道。

“先生,有带糖吗?”

曹操迎天子,受封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平定了颍川和汝南的黄巾。八月,与天子一同入洛阳,然而洛阳城中太过破败,要重建的话耗资巨大。于是曹操将天子迎至许昌。

年末十一月,曹操受封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于是亲自领兵攻打曾同李傕、郭汜一同追赶天子的张济,此时张济已死领军的他的侄子张绣。

张绣并无交战之意,曹操到达淯水,便率众投降。此番曹操也未于张济的遗孀有什么瓜葛,却是少了原本的许多麻烦事。

同年曹操又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诸将段煨等讨伐吞并了郭汜的部队的李傕。

曹操在追讨董卓余部,而另一边,寿春之中一人登高祭天,僭号天子。

焚香之上青烟袅袅,一人提剑站在青烟中,抬头笑看着天公。

袁出于陈,陈是舜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有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涂可比途,是为路,袁术字公路,又得玉玺以为受命于天,乃于寿春称帝,建号建号仲氏。

袁术是豪门望族,袁门更是有四世三公之名,天下之中可与袁术相比者本寥寥无几,可此举却是使得他失了民心。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又投入了袁术的门下但是随着袁术称帝,孙策在江东脱身自立。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并使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弃袁术来投。

袁术失了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大挫,还未等他对付孙策,曹操已经命夏侯惇、于禁领兵来攻,而徐州的刘备也一同举兵而来。

几乎是很短的时间内,袁术众叛亲离,其势力一减再减。

到最后,他称帝时一图天下的雄心被磨了个一干二净,整日坐在府中饮酒作乐,日渐消瘦。

那一年,袁术治下的江淮大旱,随后就是一场饥荒,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情景。沛相舒邵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先是恼怒,在酒桌上大声呵斥。

谁知舒邵却说道:“我来求陛下时就知必死,之所以这么做。是我情愿以自己一人的性命,救百姓于苦难之中。”

袁术听完了他的话,呆愣地坐着。

琴瑟的声音在耳侧轻响,他好像在这时,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了如此地步。

失神地放下了手中的酒,他遥遥晃晃地起身,慢步走到了舒邵的面前。

被酒色掏空的身子使得当年上马提剑的手,如今只能绵绵无力地垂在身边。

笑起来,袁术问道。

“仲应,你只想独享这天下的美名,却不愿与我同享吗?”

之后袁术散粮救民。

可他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治下各地多是民不聊生,部曲劫粮叛逃。他似乎是,只剩下了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