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过头来看向顾楠,眼中带着一些歉意。
“所以,只能先谢绝先生的好意了。”
诸葛亮是接受或是拒绝其实顾楠都有预料过,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强求他,有些事情也不是强求就可以改变的。
她只是轻叹了一声说道。
“这样也好。”
诸葛亮想了一下,看着顾楠一笑:“或许日后亮会改变主意。”
“那就等你改变主意了,再来找我便是。”
顾楠躺在了地上,右手枕着脑袋,有些出神地说道。
“我倒是希望你,永远不要出山。”
到了山外,和这隆中就不再是一个样子了。
似乎是错觉,诸葛亮在顾楠的身上看到了沉沉的疲倦,甚至比之一个老人还要迟暮。
他不知道明明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为什么会让他有这样的感觉。
只是觉得这样的倦意不应该出现在她的身上。
“先生。”
诸葛亮说道,顾楠的视线看向他。
少年笑了一下。
“先生如果在外累了,可以随时来隆中,亮扫榻相迎。小均小英应该也会很开心。”
“呵。”顾楠仰躺着轻合起了眼睛:“知道了。”
“先生休息一下吧。”
“嗯,也好。”有些迷糊的声音应道。
······
“仲兄,今天中午可以吃鱼了。”诸葛英抱着一条鱼,身上的衣衫半湿,笑着跑来。
玲绮和诸葛均也都提着一个小竹篮,看样子应该是捉了不少。
等他们走进,诸葛亮正坐在溪畔的草地上看书,而他的身边,顾楠浅睡着,身上盖着一件衣服。
见几人走来,诸葛亮抬起了头来,笑了笑,手放在嘴上做了一个轻声的手势。
几人也是一笑,将手放在了嘴上。
山脚下的小溪,溪水潺潺流过石缝间,清澈见底,水底的卵石光滑,水流中还能见到鱼虾游动。
“叔兄,那里,那里有鱼,快抓住它。”
诸葛英的声音传来,此时的她正卷着裤腿和衣袖站在小溪里挥着手,她的病才刚好,就已经在屋里坐不住了。
玲绮也被她拉着下了水,这日的天色暖,溪水也不算冷,走在其中反而是一种清凉的感觉,水流从脚间流过还有一些微痒。
诸葛均拿着一个削尖的木枝站在溪水间,听到诸葛英地声音,见她和玲绮都下了水,笑着提醒道。
“你们小心摔着了。”
诸葛亮和顾楠坐在岸边,顾楠早已经过了玩闹的年纪。
而诸葛亮想来只是懒得动弹而已,更何况昨夜顾楠将他的题册解说了一遍,此时他还需要再看一看。
如今的时候没有什么消遣,读书就可以说是最好的消遣之一了。同后世不同,此时还没有科举,读书只是想才就读而已。
不得不承认科举制度对于教育革制的推进,但是终归难免让读书这一事变得功利了些。
“世上要是皆这般光景,还有何求?”
顾楠坐在草间,笑着问道。
怎么样的光景,大概就是像此时这样,或是在溪中玩闹,或是闲来读书,或是在河边小憩。
近处溪水潺潺,远处山林鸟语,天光正好,照得人暖意慵懒。
没有浮躁杂乱的心思,没有等着你要匆匆去做的事,就连时间都像是过得很慢,等着你去一点点的看过了每一个细节才缓缓流逝。
一片田野乡间,闲散农耕,所有的生活就都在了此处,简单无他。
诸葛亮听到了她的话,视线从手中的书册中移开,看向溪水里。
半响,又将视线收回,落回了书上。
“若是都是这般的光景,就该没有那些纷乱才是。”
确实,如果是这样的光景,世上应该是会很简单。
可惜人为万物之灵长,人心是复杂的,也简单不下来,喜怒哀乐贪嗔痴,试问世上还有什么有这般复杂的心思?
是以纷争不止,但人世也因此一次次的变革进步,是福是祸似乎又是说不清楚了。
只对于顾楠来说,她想活的简单一些,最好她的一辈子只需要做一件事。
“小亮,你可知庄子秋水?”顾楠从草地间拔下了一根草叶,拿在手中。
“庄子,先生说的可是南华经?”
诸葛亮先是想了一片刻,这本书他当年在叔父的书房见过抄本,秋水一篇他倒是也是知道的。
“亮算是有幸读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