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最后再搏一把

“呼!”

旗帜又是向下挥落,士卒有从两侧汇聚,列成方阵。

随着旗帜每一次的挥动,阵列都会快速的改变,不过也只局限于聚散进退,列阵和分队这样的几个旗号。

不过只是如此,对于一支整军不过月余的军阵来说也已经即为难得了。

眼前的在这支诸侯军借来的杂军经历的两战,只剩下了六千人,却已经足以称为一支军阵了。

夏侯惇和夏侯渊站在后面看着顾楠随手将旗插在一边,咽了一口口水。

那可不是令旗,而是营旗,平日里不是立在地上都是用车抬行的。

结果先生就这么随手拿来用了,用完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虽然知道先生武艺甚至不弱于吕布。

但是看着先生那清瘦的模样,生叫他们觉得自己的八九尺之身是白生了的。

那营旗多少重,怎么说抬起来就抬起来了。

暗自擦了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兵营外却是一个人走来。

“先生,元让,妙才。”

曹操站在军营门口,看着三人回过头看向他,笑了一下。

“此时可能引军?”

兵马列队在营前,远处还能看到洛阳城烧尽留下来的残骸,军阵之中,一面旗帜竖立,上写着一个曹字。

洛阳没有下雪,却不是不冷,甲片冻得生寒,伸手碰一下都叫人觉得像是要将手冻在上面一般。

顾楠骑在马上,走在曹操的身边,从军阵之中行过。

时间太久了,又非大事。她不记得历史如何,但她万没有想到,曹操会在这个时候说追董卓,而且还是一军前去。

“将军为何去追?”顾楠不解地看向曹操,她活很久,自认见过千万人事,却总是还有她不能理解的事。

曹操看着军中的营旗笑问道。

“先生不是曾说过,操该在讨伐中,博一个声名,传于天下吗?”

“此去,便是去博这声名来。”

旗帜抖动,使得阳光从其后穿过,落于眼中刺目。

曹操收回了视线,走到军前,将腰间的长剑抽了出来。

此去,也算是操,为这汉室,最后再搏一把。

“行军!”

“呵。”诸葛亮回过神来,还有些失神地笑了一下,看着手边的书说道。

“我留意先生的消息,是望报予授业之恩。”

诸葛均点了点头,他平日话不多,却总会留意人话声的语气和神色,此时的仲兄看起来和平时都是不一样的。

憨笑了一下:“仲兄看着那朔方女的画那么多年,不会是把先生看做了朔方女吧?”

诸葛亮从小就才思敏捷,善于辩答。

可对于诸葛均的这个问题,他一时间却不知做何解。

草帘外飘来了些水汽,诸葛均回头看去,取过诸葛亮桌案上的茶壶。

“茶烧好了,我去给仲兄添些来。”

说着,起身离开。

诸葛亮手中拿着那本奇门遁甲,顺着堂前看向院中,院中的树长得青葱,已经隐约可以看见一两个青色的小的花苞。

低下头,重新翻开了书来看着。

相将,旁杂之名,不比先生。

······

江水之侧,酒楼之中人声不断,觥筹之间伴着阵阵丝竹,余音绕梁。

嘈杂的楼中,听琴者有,喝酒者有,闲言者亦有。

“白衣相将?”一个郎君穿着长袍坐于座之中,听着身旁的人高谈阔论,拿着一个酒杯,自言自语,自酌自饮。

楼阁上,抚琴的女子时不时媚眼如丝地看向那美郎君。

这江东中的歌女,谁不想叫那周郎回顾?

“带个斗笠,莫不是贤弟?”

周瑜摇着酒杯,靠坐在座旁。

该就是他,看来他已经比自己早一步步入了这乱局了。

呵呵,就知他不是甘于苟且之辈。

至于那什么女子的谣传,他也只当是谣传而已,世人总喜欢传些有乐子的话,何况他那个贤弟确实有些像是个女子。

“贤弟,且先等兄片刻。”

眼中露出笑意,仰起头来将杯中酒喝下。

不过说来,当是贤弟的称呼吧?

嗯,想来他的年纪是比我小的。

······

董卓迁走洛阳之后,诸侯的兵马就再未动过,虽然都还留在洛阳周边,但是大多都在观望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