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州府军有相应的武官负责,当然,也少不了朝廷派去的监军。
第二件事,六皇子寿春郡王赵祯陷入叛乱风波,虽然事后证实,这是有心人栽赃陷害,但这件事说造成的影响,久久没有消除,而六皇子寿春郡王赵祯也被迫返回了成都府路,告别了汴京城这块权利中心。
第三件事,一直在赵恒身边形影不离的吕蒙正,递交了辞呈,虽然不知道写的具体内容,但是大体上归结一句话,“天下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对于这位在持续五年之久的收复燕云九州中,连续击杀了十几位顶尖的刺客,让对方无功而返的强者,赵恒在见事情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只好在辞呈上回了一条,“替朕也看看。”
第四件事,帝国突降霜降,粮食大范围减产,最好的地区仅能够收获三成。
看到最后一条消息,王靖眉头不由一皱,他才回到汴京城,还不知道王记在各地收购粮食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而这次擅自在辽国大婚,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宋真宗赵恒解释和赵灵儿之间的事,现在想一想,还真是有些头疼啊。
……
大殿上,和以往庄重严肃的气氛不同,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就连在殿外的守卫也能够听到里面闹哄哄的一片。
而宋真宗赵恒则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他才缓缓的开口,“那么,对于朕提到的从你们各自的地方,抽调部分粮食用于赈济一事,各位有没有商讨出结论来呢?”
他的话一出口,刚才原本还热闹的气氛立刻安静了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垂着头,一言不发。
赵恒冷冷的扫了一眼众人,用手指着一个肥头大耳的大臣,“王珅,刚才朕看你的嗓门最高,你来说。”
“额,这个……”
这个叫王珅的大臣一脸不情愿的站了出来,“回陛下,臣等暂时还未商议出来。”
宋朝沿用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门下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尚书省是朝廷的行政机构。
这个王珅正是工部的大臣,总管着各项工程、工匠、水利这些杂事,职位虽然不高,但却拥有实权。
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丁谓身边的红人,他也是汴京最大粮行天下粮行的靠山之一,几乎垄断了整个宋朝近三分之一的粮食。
也正因为如此,赵恒特意问问他,希望他能够为朝廷分忧。
王珅低着头不敢抬起来,肥胖的身躯因为紧张而呼吸变得更加的急促,他能够感觉到头顶上赵恒看着他那种冰冷的眼神。
此时他已经有些后悔了,他感觉自己刚才脱口而出实在是有些唐突了,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他一定会说,陛下,我愿意从自己的俸禄中捐献一些出来,事实上,对于他来讲,就算是几十万斤的粮食,那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他觉得嗓子有些发紧,喉结一动干咽了一下口水。
他并非弄不到粮食粮食,实际上,就在汴京城的那几个粮行的库房中,里面的粮食堆积如山,很多甚至是刚刚秋收下来的,这是霜降之后,天下粮行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出于对商机的敏感,提前出手收购的,为的就是在今年这种千载难逢的粮荒年代,好好的捞上一笔。
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气氛十分压抑,所有人都不敢直视赵恒的目光。
外边的气温越发的干冷,守卫在皇宫周围的那些侍卫不停的搓着手,好让自己暖和一些,大殿边几座巨大的壁炉,里面火红的木炭不时弹出黄色的火星,和外边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站在这里的大臣宁可去外边冻着,也不愿意在这里硬着头皮准备承受来自宋真宗赵恒的愤怒。
赵恒冷冷的注视着底下的众人,他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阵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