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平,你尽快和新州的负责人联系起来,通知“王记”各处,以最快的速度收购五大帝国所有市面上的粮食,记住,不要管价钱,有多少收购多少。”
“是,大人。”
荆平虽然一脸的疑惑,但看到王靖认真的表情,还是很利索的答应了下来,看到王靖嘱咐完以后,马上去车队旁叫了几个人,几人策马从队伍中飞奔而出,向远处疾驰而去。
见荆平等人离去,狄青急忙问道,“大人,您这是要干什么……你知道这天底下市面上总共流通着多少粮食吗?你知道这些需要花费多少银子吗?还有,这么多粮食,要多少车辆来运输吗?”
“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王靖摇了摇头,他望着远处荆平等人已经消失了的方向,轻声说了一句,“但我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粮食,大宋将难以捱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
……
宋宗一七八年末
也就是距离大宋遭遇严重霜降的第一个月月底,几乎在同一天里,在辽国、西夏、金国,突然有人大肆收购粮食,开始是以市场价格来收购,二天后,又将价格上浮了近三成,又过了一天后,又将价格再次上浮了近一倍。
因为各地区粮食刚刚获得丰收,这样的行为立刻让各粮行喜出望外,纷纷将其库存的粮食抛售一空,而那些神秘的商人则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根本不讲价格,不过这也引起了其他人的疑心,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反常的收购粮食,但出于商人的敏感和直觉,一些粮行开始囤积粮食,等待着坐地起价。
五曰后,大宋遭遇百年难得一遇霜降,几乎颗粒无收的消息才传了过来,所有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总算明白了前几曰粮食疯狂被采购的原因。
而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次能够出动这么多雄厚资金收购粮食的,正是以贩酒起家的大名鼎鼎的“王记”。
一星期后,大宋派来各地采购粮食的使者才终于陆续出现在各个州县中,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效率不够快,而是由于大宋需要从各州府汇集霜降信息,加上又需要交到大殿上去讨论,以至于汴京最后做出的反应速度,要比在新州就已经预判到情况的王靖慢了半拍。
当这些使者拿着手中的银子去敲开各粮行的门时,才发现,在各粮行粮食袋上的标签竟然比之前市面上价格还要高五倍之多。
不过残酷的现实显然没有准备给他们留下踌躇的机会,几乎是在第二天,西夏、金国,同时发表公告,要求本国各粮行停止大规模售粮,本国公民购粮需要持有由当地州府印发的,能够证实自己身份的文书证明,每人每次只能限购二斗的粮食,若有私自售粮者,视同叛国。
很明显,这一政策法规是专门为宋朝量身定做的,西夏尚有情可原,但金国的这一举动,就令人费解了。
再时隔多年以后,当初这段历史才被有心人挖掘了出来,所有人才明白了当时金国为什么会有这种近乎于敌对的举动,当时汴京会战的宋朝叛将范雍,已经逃到金国,并向完颜阿骨打上交了一份秘密文书,具体内容不详,但是正是由于这份文书让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下定了决心,坐视大宋的粮荒而不予理睬。
辽国方面,由于清虚公主赵灵儿正率领着宋朝的强者在临潢府还在等待巫妖族的出现,耶律贤陛下也不太好意思拒绝,总算答应了在保留下满足辽国国内需求的粮食下,并不干涉交易,但此时在市面上的价格已经被翻炒到了五倍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大宋如果想要这些粮食的话,就要付出五倍以上的代价,这显然超出了大宋所能承受的能力。
一只带着急报的鹞鹰横穿了漠北平原,飞过了巍峨长绵的雁门关,最终飞到了汴京城里。
这是一只刚刚从金国引进的鹞鹰,整个大宋帝国仅仅有五只,它第一次便被派上了这样遥远的任务,当它飞落进皇宫的时候,立刻早已经再次等候多时的人抓住,如获重释般拆下了绑在腿部的竹管,快去跑向了大帝赵恒所在的书房。
而在书房内,赵恒正在为西夏和金国严控粮食的事头疼,见辽国传来消息,立刻亲自跑过去将书房门打开,接过了纸条,不过当他看完纸条内容之后,顿时龙颜大怒,脸色通红,剧烈的咳嗽着,平时从来不爆粗口的他,也连续骂了几句蠢货,随即将纸条扯碎扔在了地上。
事后,有人悄悄的将这些碎纸片拼接起来,发现上面写着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