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节 睿智

善战之宋 九龄不重名 2368 字 10个月前

王靖伸出手接住了玉匣,玉匣上面很精致,晶莹剔透,珠圆玉润,光这个玉匣价格就不低于十几万两银子,显然里面放置的物品应该极为贵重。

见王靖捧着盒子有些吃惊,赵恒笑道,“拿去吧,王国公。”

……

……

王靖走后,赵恒一边批阅着奏章不时的会笑一下,显然心情保持的不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吕蒙正见一贯不苟言笑的赵恒如此反常,并很好奇的问道,“陛下,您今天因何事这么开心?”

赵恒看了他一眼,笑道,“这个王靖背着朕在寰州做的一些事情,真以为朕会不知道,你看看这些密报,都是举报他的。”

吕蒙正拿过赵恒扔来的十几张密报,随手抽开了几张,都是护龙堂或者当地一些家族举报的信件。

“启禀陛下,寰州宋军统帅王靖贪婪无度,趁着国难当头之际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土城将张家宝库和朔州刘家宝库被其收刮一空,巨额财产不知去向……”

“启禀陛下,我是寰州的一名小小的县丞,虽然身份卑鄙,但有一件事关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告诉您,我举报这里的宋军统帅王靖,他意图谋反,我亲眼见到半夜中有几百名刘家余孽幼童被他派人护送走了,方向应该是北边……”

“启禀陛下,那个应州知府事王靖在占城之后胡作非为,将原本属于我们当地的金矿抢占而去,请陛下主持公道……”

……

“陛下,这些信件的真实性?”吕蒙正看了几封便扔到了一旁,在赵恒那里,还有一小摞举报王靖的密报。

“排除这些人主观的认定,事实上基本上和这些人说的差不多。”赵恒顺手把这些信扔到了旁边的壁炉里,壁炉里原本平静的炭火忽然因为这些信件一下熊熊燃烧了起来。

“那陛下为何还要对王靖……”吕蒙正有些不解,以赵恒的脾气秉性和做事风格,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鱼肉民众之官员,在以往若让他知道有知法枉法,最后证据确凿的,必定加倍处罚。

“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王靖在占领寰州时,若手段不强硬一点,不铁腕一点,恐怕很难让那里的局势稳定下来,得罪人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得罪人我倒会觉得很奇怪,到要看看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赵恒淡淡的说道,随即又冷笑了一声,“说王靖谋反这一点更加不可信,倘若他真的想谋反的话,为何又要替朕击败张家和刘家,而仅仅放走了那些孩子,以这五年他为宋所做的事情,朕相信王靖的忠心,也相信他的做法绝对不会对宋不利。”

如今大宋宋已经基本平定,赵恒心里很清楚,刘家强横时尚且被击败,就算那几百名刘家遗孤逃走了,也掀不起多大的浪来。

话要反过来听,能够在这种时期甘愿冒着诛九族的奉献放走这些刘家孩童,也间接说明了王靖这个人心地善良,更加可以让朝廷放心使用。

“至于说王靖侵吞巨额财产,朕到以为,若一个人什么都不爱好,这个人才是最可怕的,比起朕的江山,那些黄白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朕可不想落下一个因为这种无关痛痒的事就枉杀功臣的口实,”

讲到这里,赵恒好像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又笑了出来,“更何况王靖以后将会是朕的女婿,那些财物就当作朕提前给清虚公主陪送的嫁妆吧。”

在赵恒的想法中,如果王靖成为大宋驸马,那王靖的家产就相当于赵家的家产,对皇族来讲,只不过是左手倒到右手而已。

“陛下所言极是。”吕蒙正点了点头,毫无疑问,宋的律法最终解释权掌握在大帝赵恒的手中,他说对的就是对的,他说错的就一定是错的。

不过,吕蒙正在心里摇了摇头,假若换一个人像王靖这么干的话,恐怕早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听到这里,吕蒙正突然明白了赵恒的用意,“陛下实在是高明,这次让王靖前往军事学院,肯定会和清虚有接触,两人接触多了,自然会产生爱意。”

“呵呵,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清虚,朕现在年龄大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朋党之争,太子之争愈演愈烈,群臣各种忙着选择阵营,就如同朕马上就要死了一般。”赵恒讲到这里,眼睛中腾然升起一阵怒火,随即又黯淡了下来,自古帝王家无情,他当初也是一步步从争夺太子走过来的,很清楚自己无法去改变。

“朕将王靖放在书院呆一阵子,就是想让他能够置身事外,以免被卷入到这些斗争之中。”

……

皇宫大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