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言。
但在他的眼神中,看着王靖的目光更多了一些欣赏。
像王靖这种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为自己属下着想,能够对弱者保持怜悯心的长官,往往比那些在沙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军更容易赢得属下的心。
汴京城金明池
宋真宗赵恒缓步行走着,陪在他身边依旧是吕蒙正,还有几名近身侍从远远的跟在后面。
园林内的树木枝干光秃秃的一片,遍地都是紫红色的树叶,秋天就要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寒冷,但这却丝毫阻挡不了赵恒的兴致。
“吕蒙正,你看看这落叶,虽然已经失去了活力,但这时才最为壮观,放眼望去满目紫红,只有在秋天才能看到这般景象啊。”
“是的陛下,有诗云,秋风扫落叶,落叶满空山,这些树叶在树上的时候,杂乱无章,只有它们全部落到地上的时候,虽然不如之前鲜艳,但这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与天地融为一体,让人看上去心旷神怡,陛下这次平定内乱正如同此落叶,现在到了秋收的季节了,这些家族便纷纷归顺,也算是天命所归啊。”
“哈哈哈……好你个吕蒙正,想不到竟然学会拍朕的马屁了,不过今天朕很喜欢听。”
吕蒙正点头轻笑着,自从他来到赵恒身边,这五年里头一次见到赵恒脸上的表情如此的放松,如此的高兴,他还记得在两人小的时候,赵恒就曾经一本正经的对他说过,他要以后的大宋扬威天下,要让君之命将无不受,帝之威四海臣服,要大宋的疆域国力昌盛,民众富庶路不拾遗,要让社稷繁荣国无狱讼……
当时他以为赵恒只是小孩子说笑而已,却不料赵恒这几十年与辽国和西夏长期交战,终于是击败了对方,还将西北部原来失去控制的成都府路重新纳入到了宋朝的版图中,他像一台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一样,几十年如一曰秉灯夜烛,兢兢业业的伏在案前处理国政,可以这么说,没有赵恒之前做的这么多事情,没有他为宋积累的这么多人力财力,就没有这次平定家族内乱的战役。
几十年过去了,宋真宗赵恒之前曾经说过的话一一变成了现实,虽然现在一些州县饱受战争之苦,百姓颠沛流离,各地百废待兴,但如今燕云十六州之九州已然一统,相信只要加以时日,大宋的元气就会逐渐恢复过来。
“陛下,现如今各地已经有不少大员前来,如今汴京城很多酒楼已经住满了人,这庆功宴您看什么时候举办合适。”
“不急,现在一些人选朕还没有想好,这次朕一定要选一些可以为宋所用,真正有能力的人。”
“我大宋国土辽阔,人才济济,这次平定塞北战乱,收复失地立功之人又这么多,一定会如陛下所愿的。”吕蒙正说道。
宋真赵恒笑着看着他,摇了摇头,“吕蒙正啊,几十年前你一心向武,朕则希望大宋有朝一日能够在朕的手中国富民强,即便不能与辽国相比,至少要排在其后,如今你的武功已经登峰造极了,朕这边才刚刚开始,现在看来朕当初想的过于简单,这其中的阻力并不是来自于朕的能力……”
吕蒙正有些不解,“那是因为什么。”
“派系之争,党阀之斗,”赵恒眼睛盯着不远处池塘的荷叶,夏天满池的荷叶早也经枯黄,又露出了水波粼粼的水面。
“不要看朝会上那些文武百官们慷慨激昂,实际上,真正忧心忧国的人又能有几个人呢,在当今世上,既有才能又没有私心的人,又有几人呢,为了眼前那点利益,武将之间斗,大臣之间斗,文臣又和武将斗,如今大宋刚刚平定塞北,又有些人为了世子之位相互攻击,拿出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些朕早就看穿了。”
赵恒冷笑了一声,眼中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吕蒙正,朕在这个位置上表面看着尊贵无比,但实际上朕却是整个朝廷之中最劳累的人,如果再有来生,朕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吕蒙正点了点头,他陪在赵恒身边这几年,赵恒每天下朝后便回到崇政殿处理奏章,几乎每次都要一更天左右才去休息,连内宫中很多侍女都没见过他几面,若不是赵恒本身身体素质就好,像他这样劳累强度一般人恐怕早就受不了。
对于赵恒的话,吕蒙正并没有发表意见,他知道现在赵恒需要的只是一个倾诉的人而已,满朝文武中,只有与世无争的他才是真正能够可以让赵恒推心置腹的人。
“但既然朕现在在这个位置,朕就一定要让旁人看看,大宋在朕的手中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