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节 情势急转

善战之宋 九龄不重名 1240 字 10个月前

原本刘平率领的军队与延州知州范雍的军队已经成功会师在延州,稳稳牵制住西夏部分主力军队,准备等待曹彬率领援军赶来里外合围,彻底封死西夏军队最后的机会。

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提前赶到大宋南部的隆王赵佑所部前锋营,却擅自脱离主力前去追击西夏“残敌”,被西夏名将野利仁引入早已布好的口袋阵,隆王赵佑所部前锋营军队伤亡大半,仅余几百士兵逃脱,而大皇子隆王赵佑被俘,曹彬主力军队因与前锋营军队距离过大,无法支援。

此役,大宋军队损失将士厢都指挥使一名,军都指挥使十二名,士兵阵亡九千一百五十二人,失踪人数一千一百八十一人,前锋营编制已名存实亡。

战报消息从环庆府路传回汴京,整个朝野顿时一片哗然,甚至有人以为这是误传的假消息,被认为是孙武第二,兵法文韬武略无人出其右的隆王赵佑,怎么可能会战败?怎么可能会被俘?直到曹彬的第二封战报飞鸽传来,对于第一封战报的所有的质疑声才终于消除。

大殿之内的风向也随之变幻,原本因刘平在延州城大胜之后被压下来的主和派,以丁谓为主,再次纷纷冒头请书,要求宋真宗尽快与西夏议和,而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

也有人冷眼旁边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为求明哲保身而沉默不语。

比如老丞相王旦,在他得知隆王赵佑担任前锋官的时候,就曾经劝过宋真宗,但却被一句“隆王不能永远呆在汴京,需要历练历练。”给驳了回来。

呵呵,历练历练,也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吧。

王旦深知隆王赵佑自认为熟读兵法韬略,一定会贪功冒进,而曹彬必不敢过分强令于这个大宋的大皇子,未来最有希望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的赵佑,这种“将不听帅,帅不敢令将”的隐患,在还没有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着今天的悲剧。

与之相反,此次在环庆府路西夏骑兵打败宋朝前锋营的战役,却展现出了西夏统帅李元过人的战略天赋,前有刘平和范雍延州城六万守军、后有曹彬的八万大军,看似没有任何漏洞,但李元却利用宋军立功心切和轻敌的心理,匪夷所思的击愧了处于中间位置的隆王赵佑前锋营。

事后当曹彬得知前锋营的覆灭的消息,久久没有说出话来,众将皆以为他是因为隆王赵佑被俘怕宋真宗责怪而担忧,却并不知道曹彬所感慨乃另有其事,内心的苦果只有自己知道——这次赵佑把所有骑兵都集中在了前锋营中,这次前锋营的覆灭之后也就意味着这次援军再无骑兵可用。

但却没有人知道,这次前锋营的失利对于环庆府路的宋军来讲仅仅是一个灾难的开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