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节 三百儿郎

飒飒西风 居简 2681 字 10个月前

“既然如此,我这就走,守军仍然由你来指挥!”刘驽脸色一黑,想撂挑子。

颜烈一听,不敢再坚持己见,只得派人拿着兵符去传令,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已在城门下集结了三千多名骑兵将士。

此时城墙上的态势愈发危急,有三处城墙已被巨石砸塌,不断有敌军兵士尝试从城墙垮塌处爬上来,都被守军拼死赶了下去。

嗖嗖嗖嗖!天空中箭雨一阵阵地铺天盖地袭来,扎满了岗楼和墙面,射死了多名守军将士。颜烈生恐兵力不足,连忙派人拿着他的手信前去求援。

城门下,刘驽命三千骑兵原地列阵,他身上伤势已愈,驰马在阵前跑得极快,喝道:“儿郎们,今日一战有死无生,愿意随我出战者,往前走出阵来!”

骑兵阵列里,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人皆生而畏死,何况战事如此激烈,更是令人心惊胆寒。片刻后,向前走出阵者仅一千二百余人。

刘驽命其余骑兵退下,在这一千二百余人面前继续喊道:“今日之战,没有功劳,没有赏赐,有的只是愿为长安城献出生命的战士!做得到的人,请留下!”

颜烈在一旁听得心惊胆颤,暗想道:“但凡行军打仗,都靠赏罚用命,刘大人这般做恐怕不合情理。”

骑兵阵列里再一次响起议论声,短短时间后,又有七八百多人离队,只剩下五百余人。

刘驽看着眼前的小蕞骑兵,不仅没有气恼,反而朗声大笑了起来,“那我再问问,你们中间谁能够以一敌十,谁能够所向披靡,谁能够拿下敌军主将的首级?”

以一敌十!

所向披靡!

敌将首级!

这些字如惊雷般轰打在五百骑兵的心头上,很快又有人开始退缩,渐渐地,队伍只剩下三百余人。

刘驽微微一笑,“是的,没有人能单独做到这些。但三百个互相信任的儿郎可以做到,请把你们的脊背交给兄弟,放心大胆地攻向敌人。至于其余的事情,都留给我!”

颜烈见状急得快要哭了,心想:“三百来人有甚么用,还不够敌方十万大军塞牙缝的,刘大人这次玩得真是太大了!早知如此,我出甚么幺蛾子,还不如由我自己来指挥。”

大理寺,柳三省仍在苦劝刘驽接受秦国公的封号。

可刘驽已得到唐彪从大明宫传来的消息,皇帝多日不曾临朝,一个大臣也未见过。

因此柳三省手中的圣旨多半是假的,属于矫诏行事。虽说矫诏属于乱世权臣常用手段,但这种事儿可大可小,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之人拿来作攻轩的把柄。

何况眼下长安城局势未稳,柳三省并无把控朝政的实力,这样做无异于自取死路。

刘驽也不说破,只是笑着推辞。

他明白如今天下大乱,像柳三省这样想趁机上位的臣子太多,他不可能将这些人都得罪,变成自己的敌人。

敷衍,是成本最低,同时也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柳三省最后只得悻悻告辞,刘驽带领众人将其送出大理寺外,并亲手将其扶上马车,可谓是十分‘尊敬’。

刘驽送走柳三省后,又接见了几位慕名而来的守城将领。

这些武将大都出身低微,乃是从行伍小卒一步步做到今天的职位。

大唐门阀风气甚重,庶民身份是这些人心里永远也去不掉的伤疤,给他们带来了极重的自卑。

他们觐见正卿大人时内心十分惴惴不安,举止颇显局促,本以为正卿大人会草草见他们一面了事,没想到事实截然相反。

正卿大人在书房郑重地接见了他们,态度和蔼得好似三月春风。到了晚饭时分,正卿大人还留他们一起吃饭,如此款待,着实让他们受宠若惊。

晚饭后,诸将喜滋滋地起身告退。刘驽起身送他们出门,然后回到书房,继续忙碌政务。

如今皇帝不理政事,不少主战派大臣都将折子递到了刘驽这里。每日里新递上来的折子足有上百份之多,他常常需要坐到深夜方能将这些折子看完。

他曾在已故宰相谢攸之的书房里看见过许多奏折,当时心中不甚了了,如今方才明白其中的艰辛和苦处。

今天乃是初五,到了子夜时分,孙梅鹤穿着夜行衣偷偷溜进了大理寺,前来向掌门禀报真言教最近的发展状况。

刘驽留下孙梅鹤,两人在书房内闭门长谈,在烛光下足足聊了两个多时辰。这种情形十分罕见,涉及的内容十分机密,除了他二人之外,谁也无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