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巴尔干阴云起(上)

帝国海权 星光破裂 3241 字 10个月前

德国方面撕毁合同扣留战舰这种没品的事康斯坦丁相信自己的大舅子干不出来,毕竟这举动实在太有损德国造船业的信誉了。但是皇帝陛下稍微暗示一下让造船厂放慢建造速度,将舾装工作拖个一年半载,那希腊海军可就欲哭无泪了。

经过德国人之手脱胎换骨的阿布杜尔?卡迪尔号从一艘连完工都是奢望的废船摇身一变成为了一艘充满现代气息的新锐前无畏舰。4门283毫米45倍径舰炮和250毫米倾斜10度的主装甲带,以及安装蒸汽轮机带来的20节航速让希腊海军手中此时最强的乔治?埃夫洛夫号装甲巡洋舰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在阿布杜尔?卡迪尔号完工交付后就成为希腊海军的心头大石,单凭这艘战舰奥斯曼海军就重新成为爱琴海一霸,奥斯曼人在巴尔干问题上的态度就开始日趋强硬起来。如果说奥斯曼人因为还要应对实力更为强劲的俄国黑海舰队而还算有所收敛的话。那么前不久交付的海雷丁?巴巴罗萨号则让奥斯曼人彻底放开了手脚。因此无论如何要尽快让纳瓦里诺号尽快加入海军。

“我说之前德契奇山区爆发起义后,你们怎么没什么动静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正如康斯坦丁所说,一艘船的命名带来的只是小麻烦,自己已经表明态度给康斯坦丁一个警告,别把小心机耍到德意志的头上来就行了。于是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问起了巴尔干的情况:“我可是知道,德契奇山区的起义蔓延到科索沃地区后塞尔维亚人可就有点坐不住了,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借着这个机会朝奥斯曼发难呢,看来他们应该是想拉上希腊但是被你们拒绝后才不敢轻举妄动的吧?”

原本历史上1912年的德契奇山区爆发的起义很快就会波及整个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要求独立成为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导火索。历史上德契奇山区的起义是瞅准了奥斯曼帝国解散议会,权力重新洗牌,内部动荡不安的机会。不过现在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权力早就在德国的干预下完成了洗牌,所以在起义刚爆发之际,约亨就指示在奥斯曼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对奥斯曼政权施加影响力,用最快的速度调动兵力进入阿尔巴尼亚地区镇压起义,同时做好提防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发动进攻的准备。

谁料到塞尔维亚方面虽然蠢蠢欲动,但是希腊方面则完全没有动静,而看到奥斯曼陆军反应如此迅速,保加利亚也没有对塞尔维亚方面做出响应。掂量掂量了自身实力似乎无法和准备就绪的奥斯曼人单挑的塞尔维亚人最终偃旗息鼓。现在看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没打起来的原因还是出在希腊身上。

ps:ps:上一章出现一个严重错误,斯佩舰队是在福克兰海战中被干掉的,我这边手一滑,打成了诺福克,虽然有只有两个字不同→_→,但是这直接就是上千海里的差距。

“这艘纳瓦里诺号战列舰将满载着德国和希腊的友谊驰骋在地中海上!”随着康斯坦丁激昂的演说,身为德意志帝国的公主以及希腊王国的王储妃索菲将香槟重重的砸在战舰的舰艏上。

伴随着四散飞溅的泡沫响起的是周围所有人的欢呼,挂在舰体正上方的彩球炸开,缤纷的彩色纸带飘然落下,舰艏两侧悬挂的铁板向下翻开,上面是用希腊文和德文写着的舰名——纳瓦里诺。

站在观礼台上的约亨面带笑容,轻轻的鼓着掌,似乎是对这热闹的一幕十分满意,微微侧过头满脸笑意的对走下主席台站回自己身边的康斯坦丁王储说着什么,一派和谐的场景,不断有记者将这一幕留在手中的照相机中。似乎正如康斯坦丁王储所说的那样,德国和希腊的友谊地久天长。然而如果他们站在皇帝的身边就会发现两人的对话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和谐友爱。

“康斯坦丁,你们这么做让我们的处境显得很尴尬啊。”虽然满脸微笑,但是约亨嘴里说出的话却隐含着责备:“虽然这的确是希腊海军的舰船,但不管怎么说是在德国的造船厂里建造的,多多少少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立场。现在将这艘舰船取名叫做纳瓦里诺,这不是让我们难堪吗?”

纳瓦里诺,希腊人给自己的新无畏舰取这个名字很显然有着明显的针对性,纳瓦里诺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西南部,1827年在这里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一举击溃奥斯曼海军。这一战之后,希腊获得了独立,而奥斯曼那称雄地中海的庞大舰队灰飞烟灭,不仅在地中海的影响力直线下降,而且还将黑海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俄罗斯。

现在希腊海军给新舰取这么个名字明显意有所指,想要在海上和奥斯曼海军掰掰腕子的意图昭然若揭。当然,这是希腊海军的军舰,想叫什么名字都是希腊人自己的事。但是作为建造者的德国夹在中间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现在奥斯曼和德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虽无一纸条约确立盟友关系,但是两国之间也只是缺那么一张纸而已。现在这艘由德国建造,还要安装英制舰炮的希腊战舰,是否暗含着三国联合大破奥斯曼的意思?希腊人有没有这么想不得而知。但是约亨却得考虑会给德奥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自己作为德国皇帝亲自出席这样一艘战舰的下水仪式那就更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