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这个锅你来背

帝国海权 星光破裂 3227 字 10个月前

“美国人现在最急迫的事情是遏制日本,获得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话语权,按照我们的计划,日本海军的建设将陷入停滞,这对美国人来说是有利的,在太平洋地区都不会出现新式战列舰的情况下,美国人那16艘战列舰组成的大白舰队对日本人的威慑力将更加明显。”马沙尔向提尔皮茨解释到。

其实这根本不用担心,虽然按照这个计划美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同样被限制住了,但是和只限定数量的按照比例规定舰队规模不同,在大家都不造新舰的情况下美国人获得了无畏舰数量上的优势。

如果不出意料,美国人应该也已经开工了2艘南卡罗来纳级,2艘特拉华级无畏舰,所以如果各国不再开工新舰,那么美国人也能在无畏舰数量上达到和英国人4:5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这样直接坑死了日本人,日本人现在在建的估计也就两艘萨摩级前无畏舰,而两艘河内级无畏舰直接就要胎死腹中了。

日本人想和美帝玩造舰竞赛根本玩不起,但是你有我多和我有你没有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美国估计也会赞同这个意见,约亨暗暗想到。

“不过这样一来,斐迪南陛下希望我们为克罗地亚海军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请求可能就要被中止了,这不仅对希望增强实力的克罗地亚海军来说是个打击,而且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马沙尔说到。

“阿道夫,你考虑的很周全,不过这个事情你不用担心,我有一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约亨向马沙尔摇了摇手,说到:“不过我还要再考虑考虑,等我确定了再告诉你。”

“是,陛下。”马沙尔十分明智没有追问。

不过一旁的提尔皮茨却眉毛一挑,知道一些马沙尔不知道的事情的他心中立刻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皇帝陛下估计是想要钻那个的空子。

“那么这件事情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想法来操作,阿道夫,你回去之后再仔细考虑考虑,尽可能想的更周全一些,你觉得基本差不多了就放手去实施,不用再请示我了。”约亨见基本上也就这个样子了,于是吩咐到。

“是,我明白了,陛下。我会立刻和外交部进行商讨具体的细节,尽快和美俄大使进行沟通,以确保在会议上能让我们掌握主动权。”马沙尔向约亨告退到,他也同样跃跃欲试,能在外交上闹的英国人灰头土脸的机会可不多,之前法国人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让德国差点下不来台,这次说什么也要让英国人也尝尝这个味道。这样一套组合技下来,这个锅英国人背定了。

“裁军是为了限制军备维护和平,所以正常建设军备是维护和平的一部分,只有那些盲目扩充军事力量,军队规模远远超出其安全需要的国家才是需要限制的对象。”马沙尔说到:“我们必须在会议上强调德国海军现在处于弱势地位,海上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建设海军是出于正常需要的合理举动,反之英国人才是那个最应该被限制的对象。”

“如果英国人真的准备利用其主力舰数量优势按照比例来压制我们的话,我们可以串联美国来反对,美国人是绝对不会甘心自己的海军规模就此止步的。”约亨建议到:“另外如果以主力舰数量比例来规定未来的造舰规模,对俄国人来说也同样很不利,尼奇是想拖慢我们的造舰速度,但是他绝对不希望等俄国的经济缓过气来以后却发现自己的海军的脖子上套上了一个枷锁,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人也同样可以争取。”

西奥多罗斯福不仅是马汉的好友,同时也是马汉学说的狂热崇拜者和执行者,而他所奉行的“大棒在手,温言在口”的政策同样让美国不甘心仅仅做一个被欧洲主流世界所边缘化的工业大国,谋求国际地位和发言权成了美国一直努力的目标。

在一战即将结束时,时任总统的威尔逊就总是以欧洲调停者自居,奈何凡尔赛和会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集团根本不买美国人的面子,联手坑了美国人一把。

恼羞成怒的美国国会随机通过让英法心惊胆战的1919造舰法案,在战争中耗尽了经历的英国惊恐之余只得提出召开海军条约,限制造舰竞赛,并且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上第一次承认了美国海军享有和英国皇家海军平起平坐的资格。

所以以罗斯福的脾气,美国海军不拿到一个在他看来符合美国身份地位的主力舰数量是不可接受的。

而尼奇约亨就更清楚他的想法了,历史上尼古拉二世在说服了杜马,摆平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后就开始制定起草俄国的《海军法》,这个1911年提出的法案计划用22年时间,将波罗的海舰队打造成拥有24艘无畏舰,12艘战列巡洋舰,24艘轻巡洋舰,108艘舰队雷击舰和36艘潜艇的大舰队,计划耗资1125亿卢布,约合25亿马克!

虽然约亨认为现在这个在日俄战争中消耗的更严重的俄国很可能拿不出来1125亿卢布,但是尼古拉二世想要重建波罗的海舰队的野心不会消失。

因此英国人想要按照主力舰数量对比来限制德国造舰数量的同时也会危害到美国和俄国的利益,所以只要做好串联,德国可以不用自己一个人做恶人。

“我们现在有4艘新式战列舰在役,6艘在建,英国人现在是1艘在役,4艘在建,我们可以提出在一段时间内各国都停止建造主力舰,这样一来英国人就必须面对他们在新式战列舰数量上被我们超过1倍的处境,英国人必然不会同意。”提尔皮茨建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