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界,风垓洲。
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登基三年,在这位唐朝最具雄才大略的第一圣君的治理下,唐朝开始走上盛兴之路。然而此时大唐的四周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外患威胁:北面有东突厥汗国,西北有西突厥汗国,西面有小国吐谷浑,西南有后来的吐蕃部落——党项、附国、唐旄、象雄。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不时地对唐朝军民进行劫掠、袭扰,甚至通过进攻唐朝的疆域实现自我扩张。
贞观三年十一月,东突厥进犯大唐河西。唐太宗以此为借口,派遣六路大军反击东突厥,次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残部大部分投奔薛延陀汗国。一小股沙钵罗的残部逃窜到青海境内、吐谷浑国和大唐鄯州的交界处。
贞观四年(630年)。大唐都城长安。
大兴宫,两仪殿。
唐太宗坐在御座上正为一事烦恼,原来他最喜爱的弘化小公主近来突患重病,日夜哭闹不停、饮食不进,御医们也束手无策。这8岁的弘化公主可是他和虞贵妃的心肝宝贝,太宗亲自给公主起了个小名——月儿,意思是希望公主长大后能像月亮一样独照夜空,给人间带来光明。弘化公主自小就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在处理完繁忙的国事之余太宗最爱做的事就是独自溜达到储秀宫去,把小月儿抱到自己的膝盖上逗弄。
如今眼见公主不吃不睡、日渐消瘦,两只原来神采奕奕的大眼睛现在也变得萎靡无神,人也一天不如一天,太宗真是连烦恼带心焦。
正在独自愁闷,突然内监来报:承天门外有个老真人说是有妙方可以医治弘化公主的病。
太宗虽然心焦但也疑惑这老真人的来历,转而一想且把死马当活马医吧,万一能治好公主的病岂不是好事一桩。于是吩咐内监速把老真人引去储秀殿给小公主治病。
这储秀殿在大兴宫的西北角,是一座小巧精致的贵妃寝殿,8岁的弘化公主和其生母虞贵妃就住在这里。
面色蜡黄的小公主躺在床上还在不停的哭闹,御医进的汤药也被小公主打翻在地,虞贵妃坐在小公主身边正不停地抹眼泪。
突然内监来报,有给小公主治病的老真人到,虞贵妃忙命内监引真人入见。
贵妃抬眼打量着老真人,只见老真人身穿雪花万点银真衣,满头白发,颌下一缕白须飘飘,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真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再世。
老真人拜见完虞贵妃,叉手说道:“嗡拉萨吽。可否将小公主抱来与贫真一看?”
虞贵妃亲手抱起正在哭闹的公主交到老真人的手中,说来也怪刚才还哭闹不止的公主立刻就停止了哭闹,两只原本无神的大眼睛也突然变得有了精神、一刻不停的注视着老真人的脸。
老真人抚摸着公主的小脸蛋说道:“弘化弘化,是为弘法而化。嗡拉萨吽,法王子别来无恙。”话刚说完,公主竟然莞尔一笑,病立马就全好了。
老真人告诉惊喜至极的虞贵妃小公主的病已经全好了,不需要服用任何汤药,只需要多注意饮食调理,滋补将养半个月左右小公主就能恢复如前。
虞贵妃大喜过望,一边急忙派人回禀皇上,一边命宫女取来百两黄金赏赐给老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