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三国时期,便是一位即能谋划天下,又可舞文弄墨的能文能武之人。
尽管后世褒贬不一,但谁也无法磨灭他在三国时期称王称霸的伟迹。
因此,夏桓的这首求贤令,其豪迈的文风,求贤若渴的态度,都是对有求之士的巨大诱惑。
仅仅两三天的功夫,登台之人便如过江之鲫。
几乎但凡自认有些学识的人,都会上台一试。
这倒是令守在台上的陈昭明,痛并快乐着。
当然,求贤令自然也有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孟功卓”,“陈平”两人,虽然瑕不掩瑜,但还是有许多自认高尚贤士耻与为伍。
不过,总的来说,求贤令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
那些自视清高的人毕竟还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还是专注于实际的。
这也令夏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召集到了大量的文士。
这些人,日后都将补充到各个中基层去,为夏桓大大缓解人才不足的压力。
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之间的较量,可以定下胜负。文,却不行。
这么多人,所擅也是百家之学,水平层次不齐是肯定的。这些人中,何人上,何人下,也不是夏桓简单一句话便可以决定的。
因此,来一场文斗,考较一番众人的水平,还是有必要的。
……
士子府,是夏桓为了安顿那些招揽过来的人专门建造的。虽然不能说富丽堂皇,但是却胜在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而今夜,士子府内尤其热闹。原因无他,今夜,周王殿下便会亲临士子府,款筹众人。
当然,款筹一说只是门面,背后代表着什么,这些人自然也是清楚的。
所以,从一大早开始,原本还算安静的士子府内,便显得有些热闹了起来。
有人忙着打理自己,准备让自己在周王殿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而有的人则是在温习所学,也能在周王殿下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不过,有忙碌的,自然也有清闲的。
“张兄,这一大早又要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