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她早非清白之身,残花败柳,人家会要吗。
她不曾得知,在她初到铁匠铺的夜晚,某人就动了春心,自然是愿意的。
就这样,没有婚宴,没有亲朋好友,于老二成了亲。
一家人日子虽然过的艰苦,却也是快乐过活,他们地区虽然不是洪灾区域,却也是边缘地带。
自然而然,会受到一些牵连,只是混口饭吃倒也不难。
就这样,半年之后
妇人怀孕了,老铁匠喜极而泣,他的梦想将要实现,他想抱孙子了。
可是,灾难再次来临。
半月后,一股流窜的叛军,被朝廷一路追杀,流窜至此。
此时的叛军早已风餐露宿,多日食不果腹,突然发现一个小村子,自然是兽性大发,杀人夺物。
这一次,妇人没有像上次那般幸运,没有再逃过死亡的魔抓。
于老二却是幸运笼罩,也可以说是厄运降临,他因为去镇上购买物件,逃过一难。
整个村子,被屠杀殆尽,房屋被焚烧除了他,再无一人生还。
如此痛彻心扉的打击,是于老二有生之年,最为悲痛的。
一番痛苦嘶吼,绝望求死后,他加入了军队。
他要报仇,为父亲,妻子,未出世的孩儿报仇。
就这样,他跟着朝廷军队追赶叛军,经过多次围剿,叛军彻底消灭。
而他,腿上中刀,整个大腿废掉,行动不便,只能缓缓颤行。
大仇得报之后,于老二离开了军队,他成了废人,朝廷虽然给了补偿,却也不多。
报仇后,他活在世上唯一的信念破碎,他将补偿的银钱,分给一路上所遇的灾民。
后来,他转战回到了曾经的家乡,那个小小的铁匠铺,只剩一堆废墟!
他来到了两堆土包前,这是他妻子,父亲,孩子的墓
他坐在墓前嘀咕了一天一夜,讲述了他的经历,一路追杀叛军,为他们报了仇。
如今自己来找他们了,他们也一定很想我吧,别急我就来。
就这样,于老二冲身撞向巨石,自杀了
叛军拒绝诏安一事,太子派人故意宣扬,四处传播很快传遍全国。
原来朝廷得知天灾,第一时间就派下赈灾粮草,只是被该死的贪官贪了。
太子如今斩杀贪官九族,可见,皇家多么痛恨贪官污吏,原来,朝廷并不知情的啊!
太子的礼贤下士,更是得到天下人的赞扬。
相反,萧贞伯因为拒绝诏安,更掩耳盗铃喊出了“伐无道”的口号。
虽然洪灾严重,可是毕竟只有三省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旧安稳。
因此,很多人不满了,不少文人更是痛斥萧贞伯,太子都已斩杀贪官,更是不计前嫌,下令诏安尔等
你拒绝诏安,明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简单的一道诏安令,就将叛军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到无数辱骂,义军转变为“逆贼”。
一时间,叛军军心动摇,很多人都是平民,只是被逼无奈,为了活命,才参加入军。
如今,太子斩杀了贪官,原来赈灾粮草早已发放了。
朝廷第一时间派出了粮草,只是被万恶的官员贪污了。
既然贪官被杀,朝廷也给出了解释,赈灾粮草不日就将再次下发。
他们还造反干嘛,没必要了嘛!!!叛军动乱,出现了逃兵
萧贞伯得知,大怒,知道自己上了当,中了计。
可是,他不怕,萧贞伯对自己很自信,对自己的兵法更自信。
既然,都说自己堪比韩信,那么,朝廷应该是打不赢自己的。
这么一想,他顿时信心大增,为了防止部下出逃,出现逃兵,当即颁下酷法。
这么一来,逃兵数量确实减少了,可是半月之后,大股逃兵再次出现
逃走人数高达数百,乃是将领带着逃跑
但是,因为萧贞伯早就下令,严厉禁止逃兵出逃。
部下严防,由总旗带领的逃兵,出逃的之人,无一遗漏,全部被抓。
萧贞伯大怒,下令斩杀所有逃兵,属下劝阻不听。
二日,校场斩杀所有逃兵,一时间,血流千里,更加寒了其他士兵的心。
这时!朝廷也做出了反应,对于萧贞伯拒绝诏安一事。
叛军预推翻朝廷,逆行倒施,行大逆不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