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萧若瑶怎么不露面?

妞非在下 月下小羊 1123 字 10个月前

宴会后,博通道长、博广侯又刻意留下来,在内堂与宗智联畅谈通宵。

他们太兴奋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晋国的君王会有如此的远见卓识。

虽然宗智联还没有正式宣布坐殿,但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两位忠于晋国的老人,满心欢喜地与宗智联商量实施新政的细节。

所谓破而后立,只要宗智联谨慎地实施,新政策略不要太出幺蛾子,就不用担心未来发展。

博广侯出了王宫后,还对博通道长喜道:“晋国得此庶子,顶的上百位嫡子!”

博通道长也捻须笑道:“甚是甚是!晋国列祖列宗保佑,国运必然昌隆中兴了!”

他们惊佩于宗智联的新政措施。

其实宗智联讲的都是吴喆的治国方略,包括税收、军师、人事、农业、商事等多项内容。

他虽然在其中加入了个人的见解,特别是针对晋国的实际情况稍作改动,但纲要仍旧是吴喆讲的曹操治理魏国的方略。

虽然曹操统治下汉朝仍在,他只是以魏王身份掌权,但实质上已经是一位皇帝权限的人物。哪怕是曹丕继位后,基本没有改变制度。所以曹操的治国策略,可以笼统称为北魏治国。

曹操之后的历代治国明君,比如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等人,虽然各有特色,但并不适合宗智联的晋国环境,所以吴喆并没有传授。

在三国中,吴国由于孙权之后的继承者历代花样作死,内耗严重导致衰败;蜀国虽然有诸葛亮治蜀的美谈,却先天不足多方捉襟见肘,国力始终不见强盛;唯有魏国发展极佳,虽然内部动荡,但却是比另外两国国力增强累以倍计。

很多史书对曹操的评价都过低了,三国演义也更注重于谋士斗智、武将发飙,造成读者对国力发展的不够重视。实际上曹操治国相当有一套。

吴喆教给宗智联的,不仅仅是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希望他用魏王治理国家的思考方法来把晋国搞好。

吴喆甚至还写了一篇《三国演义》留给了宗智联,惊得他叹为天书。其中孙吴两家联合的经验教训,自然也对他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