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碑文

嘘,它来了 米泽 1313 字 10个月前

天授元年九月初九,

子月子日子时,夜,天授元年(690)九月初八。

朕,明日之帝。万物朝奉,众生独奏,天下无一。

前惜,病已故去,缺天师一人,无与共享天下之,朕痛惜。无与留下智慧之,朕可惜,后谢。谢,天师之助,谢天师之言,谢,天师之启蒙。谢,天师之引导。谢,天师之大举。双惜五谢之,足以朕之大礼,建北坛,斩阴体,饮天地至阴之血,祭天师之灵柩。念惜之。

终年记。李唐氏武曌所记。

天师?我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武则天时期历史所记载的名流人士以及高官重权之人,都不曾回忆出天师到底是谁。如果不是在这墓中看到的这些,我甚至都不会想象当时有这么一个人。

我生怕遗漏了什么,又多看了两遍对照才确定。

这时,胖子也走了过来,问说:“张大专家,研究出来什么了吗?”

我竖起食指在嘴边比作一个小声的动作,说:“现在还没有,等我注解了这段散文之后才知道。”

胖子也抬头看了看御碑上那让人头痛的散文,摇了摇头,不行了,他娘的,一看到这说句不句,说话不话的文章胖爷就脑瓜子疼。

我不经意的道说:“你可不要小看这散文当中的每一字,因为句子的不同,字面的意思也不同就比如‘(huan)还钱’以及‘(hai)还行’字虽相同但意义相差甚远,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记得曾有一位知名的文学教授说过,一个普通人识字的数量不足所有字的十分之一,这就说明古代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要博学。说完我没在搭理胖子认真的把上面的散文记录下来,开始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