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其实微臣也受到了,还是用烫金的纸写的,就这信纸,看着就价值不菲。”赵普尴尬的从怀中掏出邀请函,呈给赵匡胤,说道。
“不得不说,梅州赵二郎,胆子不小,你看他这怎么写的,意思还要你给朕传话,让朕如果有空,也去给他捧捧场,他的脸得有多大,得有多厚实!”
“陛下,赵刺史虽然胆量包天,但是这邀请函里这几句说得真是在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高居庙堂之高,掌九幽四海之极,必目穷千里,圣光烛照!”
“这不过是他的媚上之言,还真想朕往他那穷乡僻壤跑一趟呀!”赵匡胤摇头说道。
“当然,陛下跟微臣是不可能去的,朝中的官员也不可能去,那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对他有什么好处?”
“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现在看来,赵二郎除了胆子大,还有就是爱哗众取宠,什么天下奇珍,七宝夜壶吗?”
“如何处置梅州刺史,还望陛下决断?”
“不管他了,明日早朝,约束一下朝中官员,免得有目光粗浅之辈,真的去了梅州,到时必然丢我大宋朝廷的脸面。”
“是,赵原还传言等鉴宝大会结束,必将天下最珍奇之珍宝献与陛下,微臣倒是好奇,究竟这偏僻的梅州,有何珍宝,能让他有勇气传信天下。”
“且等着吧。”
……
许多人只是奇怪,怎么会突然收到一个从未听闻的梅州刺史送来的邀请函,虽然在与附近相熟的收到信函的人交流中,知道这些信函都是采用同样的语调写成,比如没有填写人名,只写了邀君一会之类的通用语,但是这邀请信函能传到自己的手中,是不是说明,自己的名气已经被一个不知道多远的一州刺史所知了呢?
细想之下,一些文人墨客,难免有些欣喜,只是愁于囊中羞涉,无法赶赴那么远的的梅州去。
“郑兄,你也收到梅州函了吧?”
“收到了,王兄,我们高陵书院,不算先生,收到信函的学子,仅仅只有四人,你我二人都在其中。”
“那你准备前去赴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