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牢,也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的形状。敲钟时,让鲸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蛊雕,有记载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这是一种凶兽,残暴食人,一直被人们所避讳的。”
“睚眦,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二个儿子,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豹身龙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睚眦必报就是源自于它,由此可以想象一下它的脾性。”
“狻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排行老五。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椒图,亦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其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这最后一个,叫囚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的第一个儿子。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徐叫花叽里咕噜讲了一大长串,全都是冯宝宝闻所未闻的典故,她不禁又长了不少见识。
“老徐就是见多识广啊,就算是个考古教授来到这里也未必都能介绍出来啊。”胖子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冯宝宝插嘴说:“听你刚才这么一讲,这九头石兽有七头都是龙之子,另外两头暂时是属于其它种类的。我听说过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故事。龙生九子,分别是赑屃,螭吻,狴犴,蒲牢,饕鬄,睚眦,狻猊,椒图,囚牛。而狴犴和饕鬄怎么没有在这里?”
不是冯宝宝的强迫症在作怪,而是她觉得有些蹊跷。她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先知不让龙之九子镇守在一块,反而是分出去两个呢?龙气滔天是一种祥瑞的格局,先知不应该会想不到,难道他不想太平?
“我看就不要想这么多了,人都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了,还能折腾出什么来啊?就算是真的有什么猫腻儿,给它来上两梭子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就前年清墓里蹦出来的那个粽子,还不是被胖爷我一个手雷给炸成筛子了!”
胖子有些等不及了,左等右等没有个结果,在墓里拖得时间越久越容易发生变故。
冯宝宝想出声制止,却给徐叫花拦住了。
“我觉得你也是想得有些多了,也许先知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些,只是用这些石兽作镇墓之用罢了。好歹咱们仨也是老元良了,身经百战的人,你就放宽心吧。”
接下来只见胖子把飞虎爪掏了出来,用尼龙绳紧扎住一头,使劲拽了拽觉得足够结实后,又把组装好的弩枪拿过来,把尼龙绳压进枪槽中,只露出飞虎爪在枪头的位置。
胖子一脸得意的解释道:“这种弩枪可是胖爷特意改造的,威力强大性能稳定,最远的时候能把飞虎爪射出一百多米去呢。这铜棺也就五十米的高度,对咱们来说小菜一碟。”
只听得“咚”然后“嘶拉拉——”地一阵响声,在胖子操作下,飞虎爪准确无误的牢牢抓住了铜棺上与铁链拉扯的一处缺口,紧接着另外一只飞虎爪也用同样的方式被射上高空,抓住了铜棺的另一角。
胖子使劲拽了拽尼龙绳,确认无误后对冯宝宝和徐叫花比划了个ok的手势。
空气有些崆悚起来,没有任何其它生物的声音,哪怕是一只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