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的流传,导致贾玮的事迹满天飞,据他所知,这个贾公子,当时可是借着道试训导堂赚了不少银两,如今却又办起了义学,实是难以理解。
“正是。”贾玮双手比划了一下,“东西南北四城,各办几所……”
当时他办道试训导堂,并不曾到府学官衙报备,等于钻了个空子。在这之前,各种应试类的临时训导不是没有,但一般是一对一或是数人之间的训导,压根无需到官衙报备,官衙也没这方面的规定,等到他道试训导堂出来,尽管规模庞大,依然无需到官衙报备,让他省下不少银两。
眼下办义学,大不相同,虽说他兴办的义学中包含了向成人授学,有其新鲜成份,但性质还是义学,凡义学皆要向官衙报备,既是有这个规定,他自当遵从。
除此之外,兴办义学是慈善之举,报备后不但无需交纳各种银两,还能得到官衙的支持和认可,倒是何乐而不为?
“呵呵,贾公子有意兴办义学,此乃好事啊……”俞显成此刻完全反应过来,笑容满面地说道。
他如此表现,演戏的成份远过于真诚,身为学官,出政绩之处主要在于本府出了多少秀才、多少举人、乃至多少进士,民间兴办义学,虽勉强称得上政绩,终究可有可无,不过是向上头评述时写上几笔,好看些而已。他也算多年官僚,自是对此兴趣缺缺,但在学官的位置上,却不能不如此热情表态。
“还需俞教授支持才是……”
“如此善举,本官自是支持……”俞显成说着,忽地想起一事,话题一转,向贾玮求证道,“听说前两日,贾公子到府衙那边报备办报一事,是真是假?”
“确有此事,报名为《燕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