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嫂子的想法自然跟儿子不一样。
她想的是贾芸十九了,得尽快说门亲事。王家小女儿虽说市井了些,模样儿还算马虎,屁股也大,能生养呢,成了亲,抱了孙子,她就做奶奶了。
她没有想太远也不敢想太远,这些年穷怕了,其中也经历了各种辛酸事,让她对生活的奢望,已降到了极低。
不过看着儿子很有志气的样子,她也是很欢喜,笑道,“既是我儿有这等志气,娘自然不会反对,就依你说的,等你多赚些银钱,开了铺子,再谈此事吧。”
她决定明日一早就去附近的庙里烧柱香,保佑儿子这回多多地赚银钱。
还要保佑贾玮的学堂办得顺顺当当的,芸儿苦熬了几年,总算有了他这么个贵人,不保佑他保佑哪个?
这个小叔子以前是个痴憨淘气的,谁知这些日子竟脱胎换骨了,还拉了芸儿一把,真是难得啊。
“哎。”贾芸见母亲同意了他的想法,松了口气,说道,“娘,你将这些银子都收起来吧,厨房里柴火不多了,我去劈几根,也好升火做饭。”
说着,他转身出屋,经过小竹身边时,想了想,从怀里掏出几文钱来,递给她,“拿着,平时到街上,有什么好吃的,自己买着吃。”
小竹忙丢掉一只手上的冬瓜糖,高兴地接过铜板,有模有样地福了福,“谢二爷的赏!”
“哈哈哈。”贾芸让她逗得笑出声来。
笑过之后,不免有些感慨,他和母亲,除了逢年过节给过小竹一二文钱外,平时从未给她过零花钱,也难怪她这般高兴。
若小竹在贾府内,像她这么大的小丫头子,一个月的月钱也有一百钱。
穷家敝户的,倒是委屈这丫头了。
不由地摸了摸小竹脑袋,道,“往后,每月我都给你十文钱零花。”
出了屋门,贾芸在院子内的一块大青石上劈了些柴火,拿到厨房去了。
这时,五嫂和小竹也出来,拎着鲤鱼、猪脚,以及蔬菜,来到厨房,小竹开始生火,动作很麻溜,只片刻工夫,火苗就串上来,随后架了几根柴火进去,用破蒲扇扇着。
这当口,五嫂也已杀了鲤鱼,剁了猪脚,淘洗了米,并择了两把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