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义无反顾

大明少皇 喝水的犀牛 2413 字 10个月前

…………………………………………………………………………………………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由校明白,如果他现在采取和辫子一样的做法,国家自然可以稳固。大不了退一步,采取君主立宪,也能救明朝与水火。可,如此一来,明朝及整个华夏未来的走势,将会彻底走向未知与不可控。

辫子朝的做法,以对内绝对的思想控制和武力镇压为基础,将一个足以匹敌世界的东方帝国,活生生变成了半奴隶半集权制的黑暗国家。整个国家的发展即使偶有灵光闪烁,也不可救药的进入了癌症晚期,最后只有任人鱼肉宰割,彻底沦为了列强的游乐场。

历史已经证明,辫子朝的做法能自保一时,但最后付出的代价,任何一个华夏子孙都不能接受。华夏历史,从来都是包容并蓄海纳百川。也许我们会落后一时,但不会落后一世。借用后世的一句话,什么事只要中国人玩顺了,基本也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而诸多穿越者首选的君主立宪制,朱由校也早已思虑再三。但无论是二元君主制还是议会君主制,其本质来说,都是君主被一群实力集团所拥护,进而施行君主权力。

这事本来也不新鲜,华夏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玩了五百四十九年,直到秦帝国的建立。期间皇帝都沦落到卖祭祀用的猪肉了,君权可谓衰落到极致。

有人会说,这不一样,别人有议会,有内阁,有民主。嗯,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您可能忘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之中每一个有实力的集团,其所辖领土与人口及综合实力,是欧洲的村长能比的?额忘了,那时的欧洲还是蛮荒时代,罗马共和国还在努力打怪升级。

从客观角度来看,不能说人家欧洲国小民寡就不能分封而建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因此欧洲封建制与华夏的封建制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国之君与实力集团,相互搭伙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皆大欢喜,过得不好,拿起菜刀pk。

欧洲各国能在17世纪,实现当时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就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第一,国家足够小,大家出门就能凑桌麻将,抬腿就能迈入他国;第二,实权集团之中谁也不具有颠覆性力量,任何一方都难以坐大。

在华夏内部pk期间,很自然的没有产生什么议会内阁一类的实权机构。那是因为领土太大了,这与欧洲各国截然不同。总不能三月发通知,大家六月才聚在一起开party。这种办事效率能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而以华夏领土之大利益之丰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实力集团的强弱之分,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多个诸侯国,到最后剩下了战国七雄,再到始皇帝一统江山,完成了利益的集中。至于欧洲的利益嘛,好像罗马人一直把欧洲当做荒蛮之所…

华夏用历史证明了,管理一个地域广大,文化差别明显的超级大国,必须用集权的模式,否则,这个国家将会陷入不断的战火之中。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年的战争就是明证。

因此,君主集权模式是华夏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要简单用欧洲的发展来套用。你让那些欧洲村长来试试?用不了几天,就能被挂在城门楼上看风景。视野决定眼界,客观决定发展,可不是说说了事。

明朝在自己手中,今后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政治体系,朱由校现在不想多想。历史发展岂能被某个人的想法所左右?后世太祖对此曾有精辟评述,就四个字,实事求是。

………………………………………………………………………………………….

至于被后世不少人称颂的欧洲16世纪的发展模式,在朱由校看来,欧洲人逆天的侥幸和运气实在无人能及,堪比10元买中福彩一个亿。

彼时,亚欧之间的海陆通道都被奥斯曼和波斯帝国把控,明帝国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面对东方帝国的强力压迫,屡败屡战处于生存危机中的欧洲贵族,只好发挥祖先的冒险精神和抢劫传统,嘴里含着短刀手里拿着火枪,划着舢板喊着号子,拼命开拓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