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爌继续道:“皇上,在老夫看来。看起来不起眼的第三道圣旨,才将文武两边,彻底推到了光宗的对立面,那就是补官缺。神宗朝官员不够,这历来都是事实,可事情也没见耽误多少,那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而且能拿双份好处何乐不为?
但先皇太急了,补缺的人员太快了。先皇先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还很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
最后又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因此有人感慨先皇矫枉过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官满为患’的局面。
陛下,先皇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给自己树敌啊。如此大规模的补缺官员,那就是说对原有官员不满,希望借助新的官员来分担权力和责任。
可是如此一来,原有官员必定大为不满。不光是东林,其余如齐楚浙及阉党,都是大为不满。甚至让官员产生惶惶不安的感觉。先皇这是要打破自神宗朝以来,数十年形成的一个利益分配格局,终于惹怒了文武群臣。”
朱由校紧捏双拳道:“这也就是说,他们又开始了老一套,送酒送女人送丹药。就是等着我上位,然后欺我年幼,好拿捏是不是?”
韩爌闻言,痛苦地点点头。
朱由校牙齿咬得‘咯咯’,满面青色地问道:“也就是说,父皇原本是准备将皇权进一步收拢,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执行这个计划的,可能是东林,齐楚浙党,也可能是阉党。而钱谦益乃至郑贵妃等人,不过是他们的一枚棋子而已。是也不是?”
韩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陛下,老臣死罪。当初安排钱谦益去做内应,不过是延续以往的做法。但是,断然没有任何一方,敢直接谋害先皇的性命。
所有利益方只是推动一件事地发生,而观其后效,如同当年土木堡之变一样。既然阻止不了,就在暗中使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然后再看目的完成的结果怎么样,以图随后的发展。因为利益方都是心知肚明,所以从来不会再明面上说出来,只是在暗中较劲。”
“够了,”朱由校咆哮道:“你们这是把皇上当成什么了?你们如此做法就不觉得亏心?大敌当前,你们还在如此内讧。行如此卑劣手段,仅仅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利益。国家利益何在?百姓利益何在?我大明的利益何在?”
韩爌哽咽道:“陛下,老臣也是幡然醒悟后,每日茶饭不思,痛苦不堪。但皇上,大明不能乱啊。一旦因为红丸一案大规模处置官员,必定造成朝堂动乱。到时候,只怕天下将陷入浩劫。”
朱由校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扶着栏杆都直不起腰。过了一会儿,他用手指将眼角的泪水擦去:“陷入浩劫?你们还有脸说这话。朕以前还对你们抱有希望,现在看来大明是彻底烂了,烂到已经没法扶起来,已经烂到了骨髓,烂到了根。”
朱由校眼神失去焦距般,望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雪花,双手无意识地搓着因愤怒而红赤的脸颊。不知过了多久,他慢慢说道:“韩次辅,刚才朕有些失态了,您别介意。这事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朕很感激你告诉我这些。放心,大明的朝堂不会乱,朕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千千万万的子民,还有大明万里江山着想。朕答应你,红丸案明日就将结案,从此再不翻案。也不会大规模处置官员,朕的事很多,没工夫理会这些屁事。”
朱由校说完,冲着韩爌拱了拱手,一步一个脚印地离开了牢房。虽然面容疲惫,但挺直的腰背在牢房中,留下了长长的一条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