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全都抓起来

按照格勒纳的计划,全国上下一盘棋,抓捕命令一下,整个行动随即在全国同时展开,仅仅几个小时,全国顺利收网。因为行动处于保密状态,媒体均没有跟踪采访和报道。少数几家新闻单位了解一点粗枝大叶的情况,但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证实,也没有冒然撰写新闻稿件。

虽然人们都不太相信这些人是因为叛国罪被抓,但既然被抓了,肯定有被抓的理由,就连“犯人”的家属们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一点。

除柏林市区分散的几十个审判庭外,各地也设置了相应的审判机关。根据联邦法律相关程序,检察机关将首先收集整理好每一位“犯人”的犯罪事实,准备好起诉材料,然后正式下达批捕令。

11月15日,每一位“犯人”都“按程序”收到了批捕令,检察机关的也同时送达了各地的法庭。

11月17日,迫于外界质疑的压力,联邦院只得主办了一次以总统慕僚长、国家宣传办公室主任出席的新闻发布会。因为座位有限,仅有部分主流媒体被允许现场采访和录像,其余的人都是来自各阶层的民众代表。

作为主审法官和陪审人员,他们都在默默庆幸自己还有机会堂而皇之地坐在高堂上审讯台下的犯人。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他们不费一枪一弹,不费吹灰之力就牢牢地坐稳了神圣的交椅,而有的人甚至还官升了几级,这都应该归功于选边站队聪明之举。

他们或感谢那些“不会站队”的人,也或许应该庆幸自己选对了自己的阵营。在这场“政斗”中互相扯皮那么多年,现在总算尘埃落定,因为自己是属于总统的人,所以就应该高枕无忧。

在新闻发布会上,为这些“犯人”定罪和负责抓捕的“始作俑者”坐在会场的主位上,宣读着抓捕犯人的理由和证据,甚至大声号召德意志联邦的所有民众同仇敌忾,与那些“犯人们”划清界线。

11月18日上午,退出仕途后的麦克斯第一次走进了汉莎宫,他要总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不相信那些所谓的阶下囚真的是因为“判国罪”而锒铛入狱,而一定是格勒纳在排除异已。

麦克斯相信埃里克不会主导这一切,因为埃里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把所有的责任一古脑全怪在格勒纳的身上。

安娜塔知道麦克斯的份量,只好恭恭敬敬地把他领进了总统的办公室。然而,当麦克斯看到总统去向牌时,这才发现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总统视察法兰克福”。

麦克斯顿时气急败坏,转身离开了总统府。

ps:书友们,我是我真的是蛋蛋,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回到柏林的兴登堡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总统府,在埃里克的办公室里,两人的谈话非常隐密,根本没有第三者在场,就连办公室主任安娜塔都选择了回避。

下午五点,兴登堡才终于疲倦地由安保人员搀扶着、晃晃悠悠地走出了总统府。

兴登堡出来后,一直等在外面的汉斯路德这才得到了面见总统的机会。格勒纳猜测他一定是因为自己中午说的那件事而来的,但愿这个并不讨自己喜欢的家伙能带来好消息。

时钟指向下午18点钟,汉斯路德终于出来了,那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让格勒纳一下子就看到了结果。

11月11日,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暗中积极准备,汉斯克卢格将国民警卫队几乎全数派出,一张遍布全国的大网正式撒开了。为了便于隐藏和保密,特别行动队还向幕僚长签署了最高国家保密协议。

联情局、军情局、国安局、联调局和司法部全部运作起来,至于所有质询,解释权均属于总统幕僚长。

参与行动的各个部门早已习惯了这位总统幕僚长的做派,至于他的冷漠与霸气,慢慢地也感觉不到有多奇怪了。

11月11日,本来非常平静的日子,忽然掀起了波澜。

上午十点,总理府被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团团围住,十辆军用卡车突然强行破门而入,紧接着,从车上跳下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从这些人的臂章和勋章上能很快确认出他们是国民警卫队的人。

虽然他们手中仍然拿着国防军换下来的“残次货”,但比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强太多了。

总理府的安保人员和国防军值班战士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莫明其妙,因为双方着装不太一样,国防军很快回过神来,并在值日官的带领下,双方展开了紧张对峙。但是,情况随即发生了逆转,国防军长官赶到现场后,立即命令自己的士兵马上停止对抗,按要求负责外围的警戒与治安。

国防军开始协助国民警卫队,这时,安保人员也同时接到了国安局协助国民警卫队的通知。

有了国防军和国安局的协助,总理府大楼等于全部移交给了特别行动队。警卫队员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兵分多路,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务奔向各自确认的目标,开始精准地抓人。

惊心动魄的一幕将毫无思想准备的工作人员都吓坏了,很多人甚至以为是苏联人攻破了柏林。但是,也有不少人镇定自若,似乎早就知道这次行动的内幕,并同时充当了指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