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最喜欢听下属对自己的夸耀,每逢这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就在施特雷泽曼坐下的时候,埃里克立即用手指将一杯早就泡好的黑茶平平稳稳地推向施特雷泽曼。
“阁下是德国的大才,不用就是浪费。眼下国际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只能非常抱歉地说,你不能天天在家里享清福了,出来做事吧。”埃里克开门见山地说。
自从总统慕僚长得到提名,虽然最终未能当选,施特雷泽曼的心里都充满了感激,同时也猜测埃里克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从新走上政坛。因此,对于埃里克的话,施特雷泽曼并不感到十分惊讶,而是早有心理准备。
“蒙总统先生厚爱,本人愿意听从一切安排,为国家继续效力。”施特雷泽曼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不怀疑。
实际上,埃里克知道施特雷泽曼非常务实,绝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人。于是,非常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将成立国家物资储备管理局的事项大致说了一遍,随后请他出来担任这个局的局长,职位与其他部长平级。
对于进口顿涅茨克煤矿的事,施特雷泽曼是知道的,当时,拉特瑙等人批评德意志联邦政府与苏联走得太近的时候,他是极力支持埃里克的,不光因为自己是联邦党员,关键是总统的国家能源安全策略符合德国的根本需要。
两人在房间里长谈了将近两个小时,主要是关于国家物资储备管理局成立的准备工作以及今后工作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两人推心置腹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后,埃里克谈了勃劳希契工作失职的事,并很痛心地说:“如果阁下在,可能会时刻提醒他。”
“说来惭愧,我连自己都没有管好,哪有资格提醒瓦尔特。”施特雷泽曼也非常感慨。
“好了阁下千万不要太自责了,我放心地把国家经济命脉都交给阁下,是想请阁下好好辅助汉斯继续提振国家经济,解除我的后顾之忧,明白吗?”见施特雷泽曼频频点头,埃里克心里非常高兴:“那么,一切就拜托阁下了。”
最后,埃里克向施特雷泽曼交了老底,和平时期的国家物资储备管理局,一旦面对外部的挑战,将摇身一变,成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局,机构可暂由内政部托管,但受监不受察。与此同时,内政部监察司、司法部、国防部以及总统安保局也将组建国家特殊监督委员会,负责战略物资的收集与发放。
施特雷泽曼的大度,让埃里克非常高兴,最后特别强调,战略物资储备局的资金由财政局直接按国家紧急事务处理办法进行,无需通过内阁表决,直接划拨。
顿涅茨克是苏联临近黑海的内陆工业城市。1869年,威尔士商人约翰?休斯来到顿涅茨克,建立的几个大型煤矿和一座炼钢厂,城市由此而来。
煤炭、冶金、农业、机械制造以及金属加工业是顿涅茨克财政收入的根本。因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苏联许多军工企业都设立在这里。
自古以来,这里都是以水草丰美的草原著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以出产高质量煤矿而驰名欧亚大陆。
从联邦德国引进的大型采矿设备,每天能出产40万吨左右优质煤矿,除了确保本国的供应外,基本上销往海外,而最大的客户就是联邦德国。
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的德国,不断扩大对世界各地的能源进口份额,并在顿涅茨克设立了以交通部直辖的专职管理部门。
黑海,这个欧洲的“内湖”,就象一个巨大的洗脸盆,被厚实的大陆包围后,却在土耳其开了唯一个口子。于是乎,土耳其便借此天然条件在这里耍起了流氓无赖。
黑海海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全长375公里,并贯穿土耳其西北国境,因此,沿途都有土军的海上巡逻队执法检查。
在这里有一个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悬挂联邦德国旗帜的非军用船只,只需在土国舰船稍加检查后便能获得通过,而其他国家船舶过境,则一律会惹上大“麻烦”,并被敲上一笔不菲的竹杠后才能放行。
不是没人抗议,但统统没用。土耳其仗着特殊的地理优势,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凯沫尔总统甚至公开对外放话说:“土耳其每年都要不停地为各国来往船只梳理航道,这笔钱不能让土耳其平白无故地自己掏腰包。我想告诉所有要从这里经过的各国财主们,这里是土耳其的国境,我们没有义务开劈航道,也没有义务做这些工作。”
其意思非常明白,有本事你就别从我这里经过,否则就只能留下买路财,而且还宰你没商量。所谓抗议,嚷嚷也就罢了。
因此,凭着德土之间的默契,德国从苏联顿涅茨克市采集的优质煤矿,一路并无阻滞,大摇大摆地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德国。
《国家物资管理规则》这一守则是从1920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到1923年联邦德国从战争泥沼脱身时,又改成了《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这是从之前的管理措施晋升到了储备管理,此后又多次改进和修改。演变成了一个单独归属交通部直辖的垂直管理的三个部门,管理所、储备处、各基层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