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拖后腿的资本家

霍夫曼本来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不假思索地告诉埃里克,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安排,唯一的问题就是缺少装备,并将一份采购清单交给了埃里克。

埃里克认真地看了一遍,又将这份清单交给了勃劳希契。

“如果要达成霍夫曼将军所需要的军事装备,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经费,能不能办到?”埃里克一连串地发问。

勃劳希契看了看定单,迟疑了一下,咂吧咂吧几下嘴后终于道出了一些原由。

首先是时间不够,而不是钱的问题。因为联邦德国建国后,国家最大的输出品是军备,这样,虽然扩大了产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部份军工企业轻视国防,而开始倾向于外汇创收。商人重利,所以在接订单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即得利益,将国外定单尽量往前靠,甚至插队,而将那些并不十分赚钱的国防小订单一再往后排列。

埃里克坐直了身子,非常认真地听着勃劳希契的汇报。

霍夫曼也知道军工企业老板心中的小九九,只是不好言明,此时此刻,他也想让勃劳希契一吐为快。

勃劳希契是个直筒子,加上与总统平时的私交,说起话来也无所顾及,便干脆将国内一些军工企业的内幕揭了个底儿掉。

外贸定单有联邦政府和地方州府的利好政策,而国防定单则附带有义务性质,利润极低是其次,往往还十分挑剔,所以很多军工企业都不怎么愿意接。

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现状,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人立国的联邦德国在政策和崛起道路上确实有不少商人的影子,而且大家心里都清楚,想动这块奶酪,你得先过总统那一关。

埃里克以前的整治行动也曾改善了不少状况,只是随着第一任司法部长被革职、第二任部长又刚刚履任,行动被迟滞,力度被削减。

现在,经勃劳希契这么一点拔,埃里克又决心老调重谈,虽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动比不动要好。埃里克明白,只要有决心,就能找到出路。接下来,他准备从别的地方下手,运用以前的老手段对企业进行调教,谁听话,扶持谁,谁不听话,就坚决地打压谁!

会议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却是奔着同一个目的而去,三个人一阵会商后,重新展开了那幅由凯塞林手工绘制的地图,并结合那份特殊的军事计划,再次进入了会议的正题。

艾娜塔离开总统办公室后,埃里克双臂交叉抱在胸前,若有所思地看着那幅地图,却闭口不谈那份军事计划。

显然,埃里克对海上扩军兴趣很浓,却对凯塞林这份烫手的军事计划犹豫不决。毕竟冒险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也有可能伤到自己,现在的德国并没有强大到无人可敌,他不可能不权衡再三。

总地说来,凯塞林的计划虽然是一个冒险,但也有他的独到之处,主要就是突出一个“奇”字。

基于老牌帝国不断地在地中海咄咄逼人,德国在这一地区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长此下去,埃里克的强国、强军之梦就有可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因此,凯寒林有此想法也很正常。但是,一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不久,老百姓还需要休养生息,不到万不得已,德国在羽翼丰满之前,暂时还不想主动挑事。

凯寒林的军事计划其实很简明,就是想通过德国目前的两支前哨海军,即公海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完成一项为德国外交松绑的任务。两支劲旅遥相呼应,制造假象,诱使英国在地中海作出让步。

只是这样做的结果极易造成双方擦枪走火,好在凯塞林对突发事件另有剖析。如果两国一旦因此开战,则本土舰队立即虚张声势,直接威慑英伦三岛,让英国迅速回防,从而无暇顾及地中海。万一事态继续扩大,德国则一不做二不休,地中海舰队可以通过与土耳其舰队形成强大合力,寻找英国地中海舰队决战,趁机解除这一地区的长期威胁。

局部冲突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事态进一步升级,德国战机则果断出击,迅速抢占直布罗陀海峡的制空权。一旦行动开始,空降兵部队将先于海军抵达,以便切断英国海军的海上增援。此时,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将军在非洲朋友的帮助下,做好迎接海宁·冯·霍尔登道夫将军带领的地中海突击部队在海峡南岸登陆的准备,彻底接管这个海上交通咽喉。

凯塞林同时拟定了多个备用方案,如果法国宣布参战,则立即启动巴黎香榭丽大道迷情夜总会的功能,发动联情人员挑头发起反战游行。与此同时,果断放弃海峡空降,转而从西南陆地着手,命令国防军第2、第4集团军猛烈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击溃法国陆地防线上的部队,逼迫法国撕毁宣战决定。

如果法国没有参战,则空降兵率先抢夺直布罗陀海峡,与福尔贝克将军一道迎接海军地中海舰队登陆舰的到达。不过,行动必须一环紧靠一环,环环相扣,一旦时间上的配合出现了问题,空降就有可能会变成一次自杀式行动。

面对总统埃里克的犹豫不决,凯塞林急得直冒汗。然而,埃里克也在盘算着这种行动的后果和代价,他想做到万无一失。

这个军事计划的确很妙,就是有点鸡肋,也有些为时过早。不言自明,直布罗陀海峡对于德国的安全确实能起到关键作用,一旦拿下这里,德国对地中海就可以完全掌控,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巴尔干半岛所属邦州散漫的人心,同时还可以迫使英、法、美等国重新考虑德国的核心关切。然而,行动所带来的风险同样不可估量,作为联邦总统,埃里克不能不全盘慎重考虑。

对于凯塞林接下来的劝说,埃里克似乎仍然没有心动,只是轻描淡写地要他将这个军事计划交给马克斯·霍夫曼总参谋长先看看。

略带失望地离开总统府,凯塞林一路驱车赶到了国防军柏林总参谋部,并按照埃里克的要求将计划书递交给了霍夫曼。

认真细看了这份计划书后,霍夫曼的态度与埃里克的表情惊人地相似,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凯塞林,同样半晌不发一言。

见此情景,凯塞林的后背都感觉凉嗖嗖的,如果他连这一关都过不了,总统府那一关就更不用提了,同时,这个计划便毫无疑问地变成为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