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汉诺威号下水

军乐再次响起,船厂周边的所有船舶也一起鸣响汽笛。随着埃里克频频招手,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崭新的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在蓝色的海水中平稳地停靠在备用码头。

这艘由布洛姆福斯造船厂承建的航空母舰,是战后德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艘大型舰船,凝聚着德意志联邦军工企业的整体实力。目前,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主船体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也都安装到位。

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德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包括对海、对岸、对空武器安装和排列,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和锅炉运行的测定。

海军、德国船泊重工业协会资深大佬以及军地有关部门、科研人员、参建工人、各级官兵代表以及部份民众参加了仪式。

这个仪式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国防部原计划邀请外国驻柏林使馆人员作为贵宾参加,但埃里克为了避免英、美、法等国说三道四,最后还是免去了这一环节,只限于本国相关人员低调进行了。

近几年来,德国军力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海军现代化的建设上,尤其是先进的z-21系列驱逐舰、护卫舰相继服役,让全世界震惊之余、也羡慕不已。

fa型航空母舰的成功下水,标志着德意志联邦已经跃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从前一直对西方惟命是从的日子正在终结。

然而,德国海军距离成为一支可以远洋作战,布局全球的超级海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都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新装备、新武器也会以井喷式状态脱涌而出。这其中,有几款装备是最值得国民期待的。

一战结束后的《柏林和约》成功化解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对个别列强的扩张野心起到了约束作用,但是,由于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大国手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并不代表全世界、尤其是所有劳苦大众的心声。

埃里克对《柏林和约》中的很多条款是存在不同意见的,但因为战争已经给德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劳苦大众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他只得选择了默认。

正因为埃里克对“柏林和约”条款的全盘认可,助长了西方势力的渗透,间接导致了奥匈帝国的四分五裂、以及东欧地区的权力旁落,尤其糟糕的是众多小国也开始大胆投机,谋求独立。

东南各部族元老趁机各竖一帜,纷纷独立,也使欧洲原有政治均势的传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好在列强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扼杀和动摇德国的工业基础,大部份民用产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保护,德意志仍有再次崛起的希望。

国联是一战后最重要的国际性体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它却有着自身所无法弥合的缺陷。其建立的宗旨是消除国家间的敌对,维持长期和平路线,而这个理念却是一种硬性的规定,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各自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欧亚大陆上便又开始暗流涌动。

随着德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作为欧洲第二大军事强国的法国无疑将直接面对这一事实,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法国非常清楚自己的军事实力,表面貌似强大,实际上,不仅装备落后,而且部队士气也极其低落。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军队的训练往往敷衍了事,最终只能依靠数量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面对德意志联邦军事力量的迅猛增长,英国表现出了非常矛盾的心理。劳合·乔治没有选择与法国结盟来阻止德国的再次崛起,而是视法国为欧洲和平的破坏因素,在德国新任驻英国大使安德里亚斯·冯·施密特的筹划下,联合埃里克政府,共同遏制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