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u-35潜艇正式进入德国海军服役,从1915年3月份开始,u-35潜艇便象黑色幽灵一样在大洋里神出鬼没,从它服役开始,直到1918年3月,224艘协约国船只在它的攻击下葬身海底,总吨位达到54万吨。
佩勒不仅善于使用鱼雷对敌攻击,也曾有过使用潜艇的甲板炮击沉敌方船只的记录。1915年11月,佩勒开始担任u-35艇艇长,并在地中海的15次任务中击沉了189艘商船,总吨位为44万吨。其中在u-35的第14次部署中,短短25天内就大开杀戒,击沉了54艘商船,总吨位为9万吨。
1916年2月26日,u-35潜艇发射鱼雷击沉运载1800名士兵的法国武装商船“普罗旺斯”号,造成990人死亡。同年10月4日,击沉法国运输船“高卢”号,造成1000多人丧生。
u-35潜艇击沉的船只包括英国、法国、挪威、意大利、葡萄牙、埃及、突尼斯、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典、美国、日本这13个国家的船只。不过,大部分都是排水量不到5000吨的小角色,其中还包括100吨以内的小型炮艇,并没有击沉协约国海军的任何一艘主力军舰的记录。
潜艇被称为水下制敌神器,军事地位丝毫不逊于航空母舰,放眼全球,能够具备自主建造潜艇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鉴于潜艇自身对工艺结构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全球也只有极少数军事大国才能具备这一能力。
早在20世纪初期,德国便自主研发各种大小规格的潜艇,但由于战争迫在眉睫和尖端材料的匮乏,制造工艺相对粗糙,性能不强,尤其是噪音过大,后来成为了英、美等国海军反潜的靶子。
潜艇是否先进,最核心的技术指标就是降噪能力,德国上世纪初研制的潜艇噪音处理技术可靠性非常差。当然,这不光是德国一家的尴尬,当下英、美等国家也同样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现在,德国工业制造不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潜艇的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埃里克对船厂降噪的研究也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
苍天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德国海军建设可谓捷报频传。
德国首艘航母正式下水;
z-21系列大型驱逐舰和护卫舰相继成功服役;
让埃里克更加兴奋的是,潜艇降噪技术在德国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同时,最新下水的几艘潜艇上,武器和信息通讯等领域也运用了大量的高新科学技术。埃里克现在有理由相信,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或许德国海军的辉煌又将从头续写。
这一次,埃里克并没有对外封锁消息,反而是让国内外各大媒体公开报道,广泛宣传了这一重大消息。
美国最新创办的《外交》杂志称,美国试图为全世界奉献自己智慧与决策,并希望能看到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人类文明新秩序。
杂志甚至鼓吹称,自一战以来,美国以其高度的民主,将一个庞大的国家改变成了世界强国,可见其政策影响力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紧接着,英、法等国各大报纸开始跟风鼓吹,就连德国部份附属国也宣布愿意效仿和实施这种所谓的美式民主,一时间,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扑朔迷离。
然而,以苏联为代表的对立阵营却对美国的高调叫卖不屑一顾,甚至针锋相对地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相互打起了擂台。
“大国搏弈已经悄悄开始了,看来这次雷声大、雨点也不小。”麦克斯将当天的报纸递给埃里克说。
“什么民主,实际上就是彻头彻尾的寡头政治!强买强卖!根本没有什么公平正义!他们对自己国内如此,对国际社会更是如此!美国人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面临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带来的福利!这是谁也争辩不了的。”埃里克毫不客气地说。
“可他们却说得理直气壮、天花乱坠,就象是人间铁律。”麦克斯气愤地说。
“简直是鬼话连篇,美国什么时候选出一位优秀的平民总统给我看看!”埃里克鄙弃地说。
“美国该杂志推出的言论显然极其富有挑战性,看来我们的国防部瓦尔特·勃劳希契部长说南方附属地区将会受到影响,看来真不是没有原由的空虚来风。”麦克斯说。随后,他要求总统加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避免盲目跟风、上当受骗……
显然,美国已经意识到中东这块地方有着牢不可破苏联和德国情节,如果强行干预,美国非但不能如其所愿,相反将陷于被动。与其到时候被德国和苏联挤出来,不如隔空喊话、散播政治言论、蛊惑人心更有面子些。
美国一位知名分析家认为,现在世界局势还不太明朗,德意志联邦政府虽然看似与苏联走得很近,实际上都是在悄悄舔舐伤口、各取所需,一旦双方利益发生碰撞,互相仇视便指日可待。
埃里克从内心上是认可这位分析家的预测的,随着苏联逐步对周围反对派势力的绞杀,德国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缩小。德国不是没有看清形势,苏联也不是傻瓜,只不过现在浓疱未破,双方都还在努力维持现状。
美国人现在急于帮忙掀开这个盖子,但德、苏双方却偏偏没有上当,两国都知道,这种政治游戏往往会在一念之差出错,所以都尽量避免触碰这根细小、微弱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