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联邦航空第1军匆忙备战,下午1点钟,第一批赶赴西线的42架bf战斗机才好不容易蓄势待发。还有12架fw-200c和32架fw-220c组成的转场飞机群,为了节省燃油,除无法拆卸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均已拆下,交付陆地转运,空机飞往斯特拉斯堡的临时野战机场。
没有大量载荷的大型飞机,更容易在临时野战机场起降,国防军空军为了省钱,不得不在少飞、少载上面下功夫,可见德国对燃料的紧缺程度。
地勤人员对飞机进行多次筛查、复查后,战斗机才分成三个大队陆续驶入两条起飞跑道和待转道,只等一声令下,便凌空起飞。
第一个临时编队是荷枪实弹的14架bf-10战斗机,由7个双机编队组成,起飞后环绕在即将起飞的转场编队周围负责警戒任务。
第二个临时编队是没有满负荷搭载武器的24架bf-10和4架bf-1战斗机,不能满负荷搭载武器的理由同样是为了节省……
第三个临时编队是大型运输机群。
下午1点过5分,大型运输机群全部准备就绪,等候塔台指挥升空。长长的机群队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指挥员站在十五米高的塔台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机群隆隆作响,不由得热血沸腾。
“嗤嗤——a101已准备完毕,随时可以起飞,请塔台指示。”塔台的对讲机响起了请求起飞的口令。
德国航空第1军司令威廉·凯特尔随即对着话筒回复道:“可以起飞。”这时,编号a101的fw-200c侦察机开始加速,因为没有多余负重,很快就将速度提升到起飞要求。飞行员稳稳当当地拉起机头,眨眼间,飞机象一支利箭,冲向蓝天,接着,在机场左前方偏转。
第二架飞机收到塔台指令后,紧紧跟随,在a101拉起机头的同时,也已经开始加速,一架接一架的飞机飞上蓝天,等到第三临时转场大队的飞机快要全部升空完毕时。
第一临时战斗机编队才开始进入跑道,准备起飞。大型飞机群被安排在bf-10战斗机前起飞,依次升空后,组成长航阵型朝着西方飞去。
最后升空的bf-10战斗机则成双成对地在大型运输机两翼伴飞,为大型运输机集群保驾护航。
第二个转场战斗机群全部升空后,罗森海姆机场的所有留守工作人员皆以热烈的掌声欢送这些蓝天斗士。
考虑到此时正是和平时期,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而空军接到的命令只是转场,因此,大型运输机集群仅仅只用了14架战斗机护航。
这都源于凯特尔生性谨慎,不想出现意外,实际上,凯特尔自己心中有数,时速463公里每小时的bf-10战斗机护航,14架绰绰有余。
前期乘坐火车到达斯特拉斯堡的第1装甲师工程连来不及休息,连夜赶工,在民用机场边的草坪基础上迅速扩建了两条临时跑道,并用与背景颜色分明的杂物摆放出500米航空标识,供罗森海姆基地的空军机群准确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