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01装甲师进驻

唐宁街的争吵似乎永远都看不到任何结果,五国代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利赫诺夫斯基收拾行装启程回国。

紧接着,洛林联合警察局开始将法国激进团体组织人员驱逐出境,并对那些强行逗留在该地的个别激进份子则以间谍罪论处。由此,德、法关系再度进入冰点。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焦虑不安,在接见各国驻美国记者时多次指责法国愚蠢至极:“法国人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显得呆板无能,却精通于用美国的国家利益换取欧洲的和平,这样的算计只有傻瓜才会上当!一个小小的洛林闹得全世界不得安宁,我很怀疑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先生是不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话还没有说完,突然感觉头部不适,进而产生剧烈疼痛,虽然威尔逊一再坚持,但记者招待会也不得不因此而数度中断。

此时此刻,德国的一系列动作都在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德第101装甲师也如期到达德、法边境,从艾费尔高原南麓一直延伸至黑林山,iii型坦克往来奔驰,弥漫着浓浓的烟尘。其他部队也随后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即将再度上演。

威尔逊没想到德军的集结速度如此惊人,大骂战略情报局那帮人在吃干饭:“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做好准备的,德国人事先不可能毫无征兆,一旦德、法开战,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就将损失殆尽,这是美国人不可承受的伤害!”

实际上,埃里克的行动只在一念之间,根本就不可能让任何情报人员察觉到什么苗头。柏林和谈过去才几个月,这段时间正是各国对德国警惕性最松懈的时候,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埃里克竟然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德意志联邦的现代化武装,而且连更加先进的iii型坦克都开到了前线。

就在德、法两国的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德累斯顿的贸易枢纽建设正在加紧进行,黛娜亲自筹划的市场进度并没有受到战争阴影的影响。与此同时,埃里克晓喻全国,不管德法之间如何生死较量,那是国家与军队的事情,经济建设不能随之停滞不前。

9月14日,几艘悬挂德国国旗的崭新军舰组成的编队游弋在英吉利海峡法国一侧的公海上,实际上,这是几艘老旧的德国战舰,只不过希佩尔元帅遵照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的密计进行了临时涂装。原本这几艘是英国的,只是因为洛林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几艘军舰也一直没有下水交付,现在正好拿来显摆一番。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心里非常清楚,“柏林和约”中曾经明确规定德国海军战后不得进入英吉利海峡,而德国此时此刻却公然违背了这一条,这是在对英国发出明确信号,让英国不要插手这一事务。

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战争只剩一步之遥,正在伦敦的美国副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突然接到总统威尔逊的指示,要求柯立芝会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乔治?克里蒙梭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德国柏林,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拜见德国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务必使两国的战争对峙状态迅速降温。

此时此刻,利赫诺夫斯基已经回到国内,从威廉码头一上岸,利赫诺夫斯基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风尘仆仆地赶往索林根,因为他听说总统埃里克正在那里进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