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论竹弓的产生

原始拾缘 牙儿关 2673 字 10个月前

石源试了两下,感觉弓弦力度还不错,在伊娃的空间里,石源就放置了几把弓,什么滑轮复合弓,狩猎弓等强力弓,所以对弓的强度等系数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石源满意的放下弓,只要再做出箭来,也就大功告成,箭最重要的就是箭杆,让人开心的是,这里的树木都是笔直生长的,石源分析可能是因为没有风,或是因为太阳位置不变这两个原因,才造成树木笔直生长,这也给箭杆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比如有些灌木,枝条都如同刺猬般生长,这些都是天然的箭杆材料,在地球的古代,就有把灌木枝条被火直后用来做箭杆的,不过石源还是选择了竹子,因为这里的竹子生长均匀,粗竹节劈开,细分成一条条的箭杆,每根箭杆都是笔直的,都不用测量。

只要把劈好的箭杆刮去棱角,打圆,箭杆就做成了。

箭头石源做了两种选择,先是用火烧制然后磨尖,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耗时少。

另一种方法是在交换地时就想好的,就是用刺猬的刺,这也是石源为什么从藿族长那里要来刺猬皮的原因,每一根刺猬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箭头,它锋利,不容易折断,当然,这些都是石源想像的,只有做好后实际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首先石源去洞里找来刺猬的皮,洞里的战斗还在继续,那三个小朋友都已经睡着了,苗巴虽然每天很早就进入他的储物洞,但他基本都是躺着睡不着的状态,首先他要看管储物洞,这是他的职责,其次,他岁数大了,觉比较轻,睡的也少。

说明情况后,苗巴没说二话,直接摸出刺猬皮递给了石源,出来时,石源手里还多了那堆巨鸡毛。

把刺从刺猬皮上一根根的拔了下来,不知道这里的刺猬是怎么长的,刺的尾部是三棱形,而非圆柱形。

最可喜的是刺的根部竟然是中空的,箭杆正好插入,把刺磨的再尖锐一些,那就是天然的箭头,看着这根没有绑上箭羽的箭,石源就可以想像到这种箭射入体内时的破坏力了。

激弦发矢,可以及远,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如果用这些刺做箭头,恐怕蚩尤败的更快吧。

石源摇摇头,收回遐想,把巨鸡的羽毛从顶端开始撕开,分成两半,羽毛两端各留少量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将箭杆尾端圆周三等分,拿尼龙绳分成的细线,把三根羽管相互对称的系到箭杆尾端,一只箭就做成了。

这样,弓和箭都算做好了,石源拿起弓,把做好的这枝箭搭在弦上,走到平台边缘,拉弓瞄准鼻儿山甬道尽头,可是石源很快蹲下把弓收了起来,看着从甬道那边走过来的人,心想,“这人是谁呀?”

石源神秘说道,“养大他们只是一方面,我想把他们训成坐骑。”想象着骑着驼羊奔驰在草原的情景,石源想想都会笑,这驼羊长大后,可比马高大许多,微塌的背部正好适合骑乘。

坐和骑木枝他们都懂,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就像没有电脑之前,懂得电和脑的人不一定知道电脑何意。

最后木枝有点晕了,把手一摆,“石源,你说简单点,我听着晕。”

八角和刺也连连点头,一脸疑惑的看着石源。

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石源一个头两个大,“坐骑就是我们坐在它们身上,不用走路,它们替我们走。”

“你是说骑在它们身上?”刺明白过来,马上又捂住裆部说道,“那还不把什么都给颠碎了……”

头疼,石源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后悔给他们讲坐骑了,而且他很困,走那么久的路,还受到惊吓,回到痦子山又做个大羊圈,他真的很累,哈欠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

“这些驼羊长大后,我们可以骑着它们,让它们代替我们走路,而且还会跑的很快。”

刺立刻反问道,“我们有脚,为什么不自己走,而且我跑的就很快,鼻儿山上没有人能跑过我。”

石源拍了拍额头,实在不想再解释了,就说道,“让你不停的跑一天,你累不累?但是骑着它们,你就没那么累了,而且,你应该跑不过驼羊,这点你承认吧?”

刺点点头,“那到是,我没它们跑的快。”

“好了,咱们睡觉吧,我困了。”石源说着,又打了一个哈欠。

木枝见石源不停的打着哈欠,知道太晚了,便说道,“不杀也可以,那咱们就把它们养大了再说,到时是骑也好,吃也好,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八角听着也跟着点点头,顺便把篝火弄的更旺,照亮了整个山洞,然后三人“嘿嘿”鬼笑着往山洞走去,石源不明白,这三人的嘴角统一中风了?

进了山洞之后石源才明白,原来他们各自找到一个换来的女人,竟不知羞耻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始啪啪啪。